2024 龙年春节长假期间,江苏消费市场活力旺盛,餐饮消费需求升级,文旅消费迎来热潮。但在节日期间,部分扰乱市场秩序、降低消费体验的现象也引发舆论热议。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地激发消费活力,2 月 22 日,江苏省消保委结合春节期间消费热点调查数据,聚焦消费投诉、维权舆情大数据,发布了 2024 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消费调查与舆情分析报告,全省消费维权舆情主要集中在餐饮消费、文旅服务、电影消费、烟花爆竹等领域。
【年夜饭订金不退,预制菜走上饭桌惹争议】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不断升级,更多的人愿意在除夕夜走出家门,到饭店去吃年夜饭。线上调查发现,有 58.2% 的受访者在外预订了春节年夜饭,整体满意度较高。在预订年夜饭群体中,表示非常满意、满意的分别占比 57.9%、29.9%,但是也有不少人遇到问题,主要包括:只能点套餐,不可单点餐;设置最低消费;价格不合理上涨;使用预制菜但未提前告知等。
春节期间,舆论对年夜饭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家饭店餐厅出现不合理预订门槛,消费者只能预订指定套餐,造成 " 舌尖上的浪费 "。年夜饭一桌难求、订金不退、菜品分量缩水、服务变差等问题层出不穷。二是线上预订年夜饭订单问题突出,如线上订单被无故取消、配送延迟、无法配送却显示已送达不退款。三是预制菜走进年夜饭餐桌争议四起,有人认为预制菜省时省力非常方便快捷,还有人担忧食品安全、口感问题。
舆情案例
有消费者发文称,2 月 9 日除夕,因为担心货品紧张,在 00:17 就订购了热菜食品,并预约 17:00-17:30 送达,结果 16:53 某平台才来电话告知订单被强制取消。在超过预约的配送时间 7 分钟后,配送员又打电话来告知到小区楼下了,结果打开配送箱发现没有东西,配送员咨询门店被告知做不出来,消费者异常惊讶于配送员带着空箱子就来配送!已经到了年夜饭饭点了,预订订单被无故取消,根本无法从其他渠道准备年夜饭,导致年夜饭没法吃。
消保委意见
食品安全一直是各方关注重点,春节期间守护好 " 舌尖上的健康 " 更为重要。作为消费 " 新概念 ",预制菜在种种热议中已然走上年夜饭餐桌,成为过年消费 " 新宠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创造丰富消费新场景,预制菜便是食品领域内的有效尝试,如何有效规范预制菜的发展,助力市场繁荣,应是接下来各方携手努力的方向。
相关部门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明确预制菜的概念,出台相应的标准、政策,针对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食品安全加强监管,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商家要严格落实 " 食以安为先 " 原则,确保食品安全健康卫生的基础上,丰富品种类别,供消费者多元选择。
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擦亮双眼,选择产品标识规范详细的预制菜,做自身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价格不合理上涨、排队时间长遭吐槽】
春节期间,江苏各地节日氛围浓厚,旅游市场火爆异常。线上调查发现,有 61.4% 的受访者旅行游玩,整体满意度较高。在旅行的消费者中,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比 51.7%、32.7%。但是,有消费者在酒店或民宿服务方面遇到问题,主要有价格不合理上涨、服务质量差、房间与宣传不符、到店后被临时提价或无房可住等问题。而在景区游玩时,也有超过六成消费者表示遇到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服务价格未明示、排队等待时间长、设施不完善、服务态度差等方面。
舆情案例
有网友发文称,春节前在某频平台购买 2 张 299 元江苏旅游年卡,宣传及购买界面未标注春节期间许多景点不开放预约,仅提示 " 需提前一天预约 "。购买后,前往 App 激活年卡想要使用,激活完毕后发现春节期间南京、苏州部分景点均无法预约,如 " 南京长江游轮 "" 南京德基艺术馆 "" 金鸡湖游船 " 等,在点进该景点预约菜单后才显示春节等大型节假日不开放预约。经联系官方客服,均表示激活后无法退卡退款,并表示节日无法预约不属于退款原因。上述节日不可预约事项并未在购买平台标注出来。
消保委意见
春节长假期间,人们的消费热情高涨,消费需求持续迸发,消费市场加速升温,尤其是旅游市场,火热不减,节假日期间旅游出行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不二选择,但是酒店大幅涨价、出行拥堵、景区旅游观感不佳一直是困扰消费者的 " 三大难题 "。这些难题不仅阻碍了旅游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还降低了消费者的假日消费热情。
建议商家在节假日期间,更应做到诚信经营,合理涨价,多在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
景区管理部门也应提前谋划,对于人流量大的景区及时发布参观须知,预约要求等,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满意度。
同时,消费者也应对节假日出行有合理预期和安排,尽量避开人群拥挤的景点,错峰出行。
【捆绑销售、虚假出票……电影消费槽点集中】
舆情监测发现,春节期间,电影票房一路飘红,据江苏省电影局初步统计,江苏全省产出票房超 7.98 亿元,全国占比 9.95%;观影人次超 1590 万,全国占比 9.72%。江苏电影票房、观影人次继续领跑全国榜单,稳居第一。线上调查数据显示,有 55.5% 的受访者有过观影、KTV 等娱乐消费,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也有不少消费者遇到如按摩座椅影响观影体验、广告时间过长、捆绑销售、虚假出票、3D 眼镜强制收费等乱象。
投诉案例
消费者周女士 2 月 16 日投诉称,在南京某影院观看电影。该影片为 3D 影片,票价 50.4 元,且每位观影者收取 4.5 元服务费,检票后才告知 3D 眼镜需自带或购买影院提供的眼镜方可观影,影院拒绝提供免费 3D 眼镜,此强制消费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观影心情,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希望对此捆绑销售行为进行投诉,制止这种严重侵害消费者的行为。
消保委意见
长假期间,电影市场焕发蓬勃活力,与此同时消费端也滋生出不少争议,如电影票不可退改、不提供免费配套 3D 眼镜等老生常谈问题也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省消保委建议影院、电影制作方等可联合尝试探索差异化、阶梯式的电影票退改政策,回应消费者的迫切心声,提供优质的观影服务;同时,要明确告知影厅服务费所对应的服务,对于一些收费项目,如 3D 眼镜的购买,也应及时告知消费者,确保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监管盲区,烟花爆竹亟待规范】
烟花爆竹的 " 禁 " 与 " 放 " 始终是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舆情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烟花爆竹销售中响数不够、存在误导或违法经营等行为,消费者难以事先辨别,例如泰州一店铺无证非法经营烟花爆竹被投诉举报,罚款万元。二是潜藏安全隐患,例如点燃的仙女棒温度高达 1000 ℃、容易点燃周边物品引起火灾。三是部分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不符合规定或要求,如在禁放区燃放,引发网友吐槽。
舆情案例
无锡一网友发布视频称,购买一款名为孔雀开屏的烟花,花了 35 元,说好能放 3 分钟,结果 30 秒就结束了,是买到盗版了吗?
消保委意见
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可或缺的欢度春节的民俗传统,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与希望。但安全事件多发、频发、易发,特别是燃放烟花爆竹烫伤、烧伤或导致财物损失等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规定尚在讨论中。实践可以看到,烟花爆竹的生产、售卖以及燃放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监管盲区。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及时整治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商家要合法合规售卖烟花爆竹产品,不虚假宣传,诚信经营。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梦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