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 2023 年 11 月中旬,阿里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总裁吴泳铭明确将 1688、闲鱼、钉钉、夸克四款产品,作为集团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1688 和闲鱼则升级为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
说到 1688,其实是阿里集团非常 " 古早 " 的一项业务:主要专注在 B2B 内贸小批发、轻定制和找工厂生意,但也有 " 跨境专供 " 区。但现在,阿里决定捡起这块宝藏。
就在电话会的三天后,1688 跨境 " 寻源通 " 计划发布会召开,标志着 1688 跨境业务正式亮相。而国际业务的增长,也成为阿里最新财报中难得的一抹亮色。
根据阿里最新财报,2024 财年第三季度(即自然年 2023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 107.17 亿元,同比下降 7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144.33 亿元,同比下降 69%。
但其中一个难得的亮点是国际电子商务业务部门,该季度实现收入 285 亿元人民币(40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44%。而该部门的主力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旗下包括:速卖通(AliExpress)、Lazada、Daraz 和 Trendyol 等平台。
对此阿里表示 " 强劲的业绩表现得益于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所有零售平台的稳健增长,尤其是跨境阿里速卖通 Choice 业务的增长 "。
这种增长一直延续到了近日:据北京青年报,2 月 20 日,来自速卖通的数据显示,在全托管和半托管的带动下,春节后开工第一周,速卖通商家就迎来了爆单,有的商家备货数万件直接售罄,利用春节 " 不打烊 ",抢占了一波流量先机。更有商家准备再开 500 平仓库专门应对订单增长。
海外业务如火如荼同时,公司其它业务增长步伐似乎有所减慢:核心电子商务业务淘天集团该季度的收入为 1290.70 亿元(约合 181.79 亿美元),同比仅增长 2%。科技含量最高的云智能集团(CIG),营收则为 280.66 亿元(约合 39.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
针对这一分化,阿里表示 " 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用户的核心体验,推动淘宝网和天猫事业群的增长,巩固来年的市场领导地位。我们还将集中资源开发公有云产品,并保持国际商务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 "。
尽管 AIDC 的销售额增长强劲,但亏损也同比激增:据财报,报告期内,AIDC 经调整 EBIA 为亏损 31.46 亿元,2022 年同期亏损 6.45 亿元,亏损同比明显增加。AIDC 对亏损给出解释是 " 对业务的投资增加,包括阿里速卖通的 Choice 和 Trendyol 的国际业务,但货币化的改善部分抵消了亏损 "。
子公司调整
在发布季度财报之前,阿里及其子公司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层调整。巴基斯坦电子商务平台 Daraz 于 1 月 24 日更换了首席执行官 Bjarke Mikkelsen。东南亚电子商务巨头 Lazada 集团首席执行官董铮(James Dong)被任命为 Daraz 的代理首席执行官。该公司表示,他将 " 致力于深化 Daraz 与我们兄弟公司之间的整合 "。
据外媒,1 月初,Lazada 在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包括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各级员工都受到了影响。裁员涉及所有部门,包括商业、零售和营销部门。据外媒,阿里国际称 Lazada 裁员的目的是 " 精简决策,提高组织和业务效率 "。
投资机构 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 创始管理合伙人谭英兰表示,这些最新的管理层动荡源于阿里去年的拆分;从 Daraz 到 Lazada,AIDC 的业务组合多样且各自复杂,而阿里这艘大船之所以 " 收紧风帆 ",可能是为了巩固此前的增长成果,降低在竞争激烈的多个市场运营的不确定性风险。
领导层变动
2023 年对阿里集团来说是大变革的一年,它取消了分拆云业务的计划,并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
当年 6 月,阿里称吴泳铭(Eddie Wu)将接替张勇(Daniel Zhang)担任首席执行官,以便于后者专注于云智能业务。
吴泳铭是阿里自 1999 年成立以来的第四任首席执行官。三个月后的 9 月,张勇突然离开云计算业务部门,吴泳铭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代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根据外媒此前报道,张勇曾表示希望从云业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转型。
到了 12 月,吴泳铭接替戴珊 ( Trudy Dai ) ,出任淘天集团首席执行官。阿里当时表示,此举将确保对电子商务和云计算进行 " 重大而持续的投资 "," 以便在技术动荡时期参与竞争 "。背后是阿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中就包括拼多多等竞争对手削弱了阿里的主导地位。
去年 3 月,阿里曾表示将拆分为六个业务部门,启动 "1+6+N" 组织变革,并为单独上市铺平道路。张勇告诉投资者,此举将使阿里的业务 " 变得更加灵活,增强业务决策能力,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 "。
商业研究机构 Momentum Works 在今年 1 月发布的一份题为 " 解读阿里史上最彻底的变革 " 的报告中表示" 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一直是中国科技领导企业的首要任务。随着竞争对手的崛起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一点变得更加迫切 "。
与母公司的举动如出一辙,Lazada 的领导团队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2022 年 6 月,董铮从李纯手中接过 Lazada 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职位,此前董铮曾负责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业务。在此之前,其曾一度担任阿里集团全球化战略和企业发展负责人,并一度担任前首席执行官张勇的业务助理。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0 年,李纯接替了皮尔 · 彭龙(Pierre Poignant)的 Lazada 执行总裁职位,后者于 2018 年 12 月接替了上任仅 9 个月的彭蕾(Lucy Peng)。而 Lazada 高管的频繁变动,背后必然是阿里对东南亚市场的深入布局。
激烈的竞争,从境内到海外
电商业务曾一度推动阿里走向成功,但近年来,阿里也遇到了诸如拼多多等后起之秀的挑战。
根据拼多多公布的财报,该公司 2023 年第三季度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远远超过了阿里同期 9% 的增长率。具体说来,该季度营收为 688.4 亿元人民币(94.4 亿美元),同比大增 94%。净利润则为 155.371 亿元人民币(21.3 亿美元),同比大增 47%。
相比之下,阿里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只有 9%,约 310 亿美元。净利润更是下滑 77%,难怪阿里现在已经将拼多多视作 " 巨兽 " 级别的竞争对手!
其实别的不谈,就说在跨境电商赛道上,拼多多也已经大杀四方,对竞争对手构成了强烈的挑战。虽然拼多多在财报中未直接公布跨境平台 Temu 的业绩,但目前看来,Temu 已成为拉动拼多多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成为拼多多业绩增长的 " 第二曲线 "。
财报后电话会上,拼多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 透过我们的 Temu 平台,多多跨境的服务目前已帮助制造企业直接触达 40 多个国家的消费者 "。中金公司则预测,Temu 2023 年 GMV 有望达 180 亿美元。
港交所数据显示,阿里在香港上市的股价已从 2020 年 10 月 28 日的历史高点 309.4 港元(约合 39.59 美元)暴跌。本周四股价收于 74.85 港元。
同样,阿里的东南亚业务部门 Lazada 也在努力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如 Sea Limited 的 Shopee(虾皮)和字节跳动旗下的 TikTok Shop 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据外媒,就在今年 1 月 31 日,印度尼西亚科技集团 GoTo 表示,TikTok 已完成此前 12 月同意的交易,以 8.4 亿美元从该集团收购 Tokopedia 75.01% 的股份。双方在 2023 年 12 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此前因为当地政策而一度告别印尼市场的 TikTok 电商业务,也在 12 月 12 日的 " 印尼网购日 " 重新上线。
通过这笔交易,TikTok Shop 印尼业务与 Tokopedia 即日起将正式合并,合并后的 PT Tokopedia 实体将由 TikTok 控股,TikTok 承诺对 PT Tokopedia 长期投资超 15 亿美元。
不管怎么说,内有拼多多、字节的围堵,外有虾皮等 " 地头蛇 " 的虎视眈眈,阿里的跨境贸易之路必然充满了险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