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国企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力量之一,其运营情况,自然牵动三秦百姓的心。
以农业领域为例,陕西是水果大省,苹果、猕猴桃、石榴、樱桃等颇具竞争力。
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果集团)作为陕西省国资委独资企业,则是陕西省果业的执牛耳者。但笔者注意到,该公司及下属企业近年却诉讼不断,甚至多场诉讼面临无资产执行的窘境。
这些公司资产去哪了?陕果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陕西国资国企改革渐入深水区,陕西省国资委近期也提出了 2024 年的改革要求:
推动完成农业领域省属企业重组,持续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大省属企业非主业退出清退力度,对退出不积极、进展缓慢的非主业资产,通过无偿划转、协议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专业化整合成为今年陕西省国资改革的重点。
01
诉讼缠身
陕果集团 2015 年 10 月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 5 亿元。公司官网介绍,成立陕果集团是 " 实施大企业集团引领战略 ",推动陕西省果业转型升级,实现由果业大省向果业强省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
然而,这样一家肩负陕西果业发展大计的省属国企,眼下却面临诉讼缠身的局面。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 " 陕西果业集团 " 为关键词,共检索到 269 篇文书。
另据企查查显示,2024 年 1 月,仅陕果集团,就有两条列入被执行人的动态,至于下属公司列入被执行人的情况,更是不少。
根据裁判文书网相关案例,陕果集团旗下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财产或者没有资金可供执行。
譬如,陇县旭日石化有限公司与陕西果业集团陇县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涉及近 40 万元。
然而,作为被告的后者已执行到位仅 68028 元,陕西省陇县人民法院表示 " 本院现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2023 年 12 月 26 日,该法院依法对陕西果业集团陇县有限公司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再如,郭万平与陕西果业集团延川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涉及金额 34 万元,但作为被告的陕西果业集团延川有限公司名下暂无财产可供执行。
企查查显示,陕西果业集团延川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9 月,注册资本 500 万元,陕西果业集团陇县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9 月,注册资本 1000 万元,两家公司均为陕果集团的全资孙公司。
类似案例还有不少,在此不作赘述。
那么问题来了,短短数年间,陕果集团旗下的这些企业,到底怎么了?
02
颇感神秘
对于陕果集团的财务状况,公开渠道鲜见披露,也检索不到公开融资、公司审计信息。作为省属国企而言,其整体观感,颇为 " 神秘 "。
包括作为公司门面的官网,也不乏 " 留白 "。
譬如,登录陕果集团官网,在集团概况一栏,分为集团简介、企业文化、管理架构、管理团队和历史回顾 5 个板块,其中,企业文化、管理架构、管理团队 3 个板块点进去都没有内容。历史回顾板块,则从 2021 年起未见更新。
官网显示,陕果集团产业包括良种繁育、物资供应、贮藏加工、市场流通、基地带动、科技支撑几大板块。然而,这几项产业板块点进去之后,同样没有内容。
这种情况下,公众确实难以了解陕果集团的具体情况。
不过,从其他渠道多少还是能窥探一二的。
比如,2022 年 11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曾发布免去高建国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的通知。
此外,通过企查查查询陕果集团近年来下属公司设立、注销动作,也可以侧面了解该集团的投资决策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陕果集团过去几年间,陆续注销了 36 家下属公司,这些公司注册资金少则百万元,多则千万乃至 1 个亿,但大多在成立短短数年内注销。特别是 2022 年 6 月成立的陕西陕果集市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陕果集团近年来直接投资的注册资本最大子公司,却在成立一年半后注销。
区域经济观察人士指出,一般来说,作为一家拥有重要职能的省属国企,决策都是深思熟虑、谋求长远的,像这种似乎 " 没想好 " 的投资,不是很多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陕果集团近几个月的 4 笔直接投资的公司注册资本,均为 490 万元,与公司早期动则几千万上亿的注册资本相比,存在较大反差。
03
将往何处去?
2024 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
需要指出的是,陕西省国资委近期在 2024 年的改革要求中特别强调," 推动完成农业领域省属企业重组,持续提升产业集中度。"
在此背景下,陕果集团的改革能否加速,格外值得关注。
法律界资深人士向镐京笔记表示,近年来,对于表现不佳的国企实施合并或托管给优势企业,是一种积极探索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
通过将这些企业与业绩良好的同行业或相关领域的国企合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合并后的大型企业通常拥有更强的市场定价能力和更高的行业话语权,有助于形成更加稳定的市场秩序。
托管也是另一种常见的改革手段。
▲陕果集团总经理李玲
即,将经营困难的国企暂时交由表现优秀的企业管理运营。这种做法可以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托管企业通常能够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有效改善被托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这也为托管企业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的机会。
当然,合并和托管并非万能之策 , 在实践中面临不少挑战。
譬如,合并后的企业文化冲突、管理人员变革、治理机制革新等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托管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权益冲突、业务整合难题也不容忽视。此外 , 国有资产流失、垄断行为等问题的合规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
陕西省在国企改革领域也有案例可循,譬如上市公司标准股份与陕鼓集团,法士特与秦川机床之间,都有着类似的举动。
至于陕果集团将往何处去,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有待持续关注。
注: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周坤对本文也有贡献。
(图片来源:陕西果业集团官微)
来源 / 镐京笔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