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2-26
无锡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成功完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经过 98 天连续攻克抢救关、手术关、感染关的精心治疗,经过心脏大血管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百余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2 月 26 日,无锡首例 " 人工心脏 " 移植手术患者朱先生顺利从重症医学科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后即将迎来出院。

△手术中

近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无锡市首例 " 人工心脏 " 植入手术,运用完全国产自主研发生产的人工心脏,让年仅 49 岁的重度心衰患者获得 " 心 " 生,实现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领域重大突破。

凌晨突发 心衰患者病情危重

四年前,朱先生因长期胸闷气喘前往就医,被诊断为 " 扩张型心肌病、全心扩大、心力衰竭 ",病情已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但因年龄等顾虑,朱先生还是依然决定采用抗心衰药物保守治疗。

心脏隐患终究如定时炸弹一样被引爆。2023 年 11 月 20 日凌晨,朱先生突发呼吸困难伴咯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一样的痰液。120 急救将其紧急送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入院时朱先生口唇青紫,已处于休克状态,被诊断为 " 急性左心衰、急性呼吸衰竭、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 ",虽使用了大剂量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以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患者的病情依然持续进展。急诊医生当机立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ECMO 全程护航 " 人工心脏 " 成救星

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引起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又被称为 " 心脏病里的癌症 "。对于朱先生来说,他的心脏功能已无法靠药物或常规治疗来改善,极度的低血压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猝死风险。在与家属交代病情并进行反复讨论后,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体外生命支持团队为朱先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循环辅助治疗,并行床边血滤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 重症医学科专家查房中

ECMO 运行后,经过五天综合治疗,朱先生的循环和呼吸逐渐稳住了,强心药物逐渐减量,并且拔掉气管插管可以自主呼吸了。但动态心超显示,朱先生自身的心脏功能却仍然非常差,最高只有 14% 的射血分数,ECMO 撤机风险很大,随时有出现心脏停跳的风险,而长程的 ECMO 治疗,朱先生则有可能发生血细胞破坏、血小板下降、出血、感染、肾衰加重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怎么办?

医院组织多次 MDT 联合会诊。经反复会诊、讨论,MDT 团队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是心脏移植的绝对指征,朱先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心脏移植,要么植入 " 人工心脏 "。但如果等待心脏移植,匹配到合适的心脏可能要很久。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系统,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挽救生命的途径。

" 人工心脏 " 是模拟心脏运行功能,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部分构成。与心脏移植不同," 人工心脏 " 移植不需要摘除患者原有的心脏,相当于给心脏 " 加装马达 ",相当于一个 " 长程的 ECMO" 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让生命得以延续。

多科协作 实现生命的重启

面对疾病的指征和患者的需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立即着手准备无锡市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各相关科室严阵以待。

2023 年 11 月 28 日,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科、胸心外科、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紧密配合,手术如期开展。此次使用的人工心脏由中国自主研发,具有更大功率,对血细胞破坏性更小,相容性更好,不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减少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因患者心率、血压不稳定,麻醉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进一步降低导致心脏骤停,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麻醉团队制定了一系列麻醉预案。术中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团队精准调节左右心功能,保证诱导平稳,同时加强心肌保护,复跳后精准调节心脏功能降低肺动脉压 , 维持内环境稳定,保障了围麻醉期患者生命安全。

建立人工心脏囊袋、建立体外循环、三尖瓣成形、左心室植入泵头、吻合人工心脏的血管与患者自体升主动脉 …… 最终历时 4 个小时成功将 " 人工心脏 " 植入患者体内,随着 " 人工心脏 " 启动运行,体外循环机顺利停机撤除,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手术成功。

精心施治 术后重获 " 心 " 生

手术只是移植成功的第一步,围手术期病人发生的一系列病情变化随时威胁着朱先生的生命,重症医学科团队制定了精准的个体化监测、评估、治疗和护理方案。同时与多学科紧密合作,联合超声医学科加强心包积液引流改善心脏功能,联合康复医学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加强早期重症康复治疗。伴随时间一天天的推移,在医疗专家和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下,患者由床上的简单肢体活动过渡到能够下床走动,小便也终于恢复,经过将近 100 天的精心照护,朱先生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心功能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 2 月 26 日正式离开了重症医学科,开始下一步康复治疗。

此次 " 人工心脏 " 植入手术在无锡尚属首次开展,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领域迈上了新台阶,为更多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带来 " 心 " 希望。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朱鲸润

(医院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