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2-26
一门三道,33米!南京发现六朝时期的国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再出重磅消息!2 月 26 日,2023 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上,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大海介绍,西街遗址发现了六朝时期的御道和国门,意义非凡。

△ 2023 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

西街遗址位于秦淮河入江口南,西临大江、北滨淮水,东南为雨花台岗地屏障,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片区域山水环绕,内部地势高亢平坦。发源于雨花台岗地的南涧(现南玉带河)贯穿其中,北注淮水,是遗址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 2017 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西街遗址连续开展发掘工作,共计完成 12000 平方米面积的发掘。该地块分布有多达 9 个时期的地层,堆积自商周直至近现代,完全印证了南京城市历史沿革。重要发现主要包括商周长干古城和六朝长干里。

△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大海在介绍考古成果

据史料记载,都城位于淮水(秦淮河)以北,长干为淮水以南的重要门户,人烟阜盛。彼时,淮水上设大航、竹格航等渡口,是长干里与都城间的交通要道。大航又称朱雀航,水北建朱雀门,南渡有大路贯穿长干里。东晋在长干里南设外郭,建篱门。南朝梁天监七年,梁武帝新建国门于越城南。国门是南朝建康城正南门,北连朱雀街,南望牛头峰(牛首山又称天阙山的主峰)。

△六朝环壕

在西街遗址区,考古学者们发现了大量六朝时期的遗存、遗物。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南朝御道和都城的南大门,也就是国门。

据了解,御道并不是方方正正的,是倾斜的,为北偏东 35°。之前,考古学者们曾在新街口发现了东晋时期的御道,为北偏东 25°。陈大海介绍,南朝御道纵贯地块南北,两侧各有路沟,已探明长度 210 米,路面宽 26 米、路沟宽 3-6 米。路面车辙密集,不见分道。

△墙基和门道遗迹

国门气势恢宏,一门三道,宽约 33 米,进深约 17 米,门墩两面有砖铺散水,门道残存铺砖。两侧城墙为砖包夯土,厚 11.5 米。国门及城墙外还引南涧水开挖了护城河。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说,在传统的历史文献和《南京城墙志》等著作中,都把国门放在雨花台以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雨花台是墓葬区,所以国门的意义要从礼制的角度铺陈开说。他说:“梁武帝在建设国门以前,这个地方也有门,南京建康城模仿了魏晋洛阳城,内部是宫城,外面是都城,但是到了南朝初年,建康城首先形成了一个 ‘ 外郭城 ’ 的概念,在周边用了 56 个篱笆门,把这个范围把它框起来了。56 个篱门内叫做 ‘ 城 ‘ 或者叫做 ‘ 郭 ’,56 个篱门以外叫做 ‘ 郊 ‘,这个是郭和郊的界限。”梁武帝通御道于长干里,新作国门,打造了国都气派的南大门。

这次六朝御道和国门的发现,相当于找到了六朝时期,南京的中轴线。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 文 钱念秋 / 摄

部分图片由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相关标签

南京 秦淮河 江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