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真的算是 " 富可敌国 " 了——目前,英伟达市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美东时间 26 日,英伟达股票收于 790.92 美元,市值达到 1.98 万亿美元。根据福布斯编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 月份发布的数据,这一数字超过了世界上除 11 个国家以外的所有国家的 GDP,包括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等。
当然,将一只股票的市值与一个国家的 GDP 进行比较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但这种对比至少可以让人真切、具体地感受到,英伟达的迅速崛起。
2024 年以来,英伟达的股价上涨超过 60%,而在 2023 年它已经涨了两倍多。它的市值先后超过亚马逊、谷歌,达到接近 2 万亿美金,成为美股第三、全球第四大公司。
这背后,得益于 AI 大模型以及 Sora 的强势增长。
在 ChatGPT 于 2022 年 10 月底诞生之前,英伟达的股价跌到了 108 美元。
2022 年 11 月,ChatGPT 横空出世,作为一种应用在对话场景的大语言模型,它可以回答问题、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同时拥有惊艳的思维链推理能力和零样本下处理问题能力。前几天 Sora 的问世更是让行业瞬间沸腾,根据文字就能生产出长达 1 分钟的高质量短视频,人们对 AI 理解物理世界又有了新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人投身 AI 大模型创业大军进行 " 淘金 "。
如果说大模型是淘金热,那么英伟达就是卖铲人。作为底层算力的提供方,英伟达的股价在一年多时间里涨了 6 倍。
从 1 万亿美元到两万亿美元,英伟达只用了 8 个月,不到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所用时间的一半,又创造了一个新纪录
先不说创业者能打造出多少实用的大模型产品,至少钱先让英伟达赚到了。英伟达的收入,大约有一半来自消费互联网公司,另一半来自云厂商。
实际上,英伟达股价已不是第一次趁着技术赋能的东风火箭般上涨了。早在 2016 年,谷歌的 AlphaGo 战胜了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一大批公司进军人工智能,加大深度学习研究。当时,云厂商纷纷在自己的云平台部署英伟达 GPU,以增强计算能力。美国的几个科技巨头,以及中国的 BAT,都成为英伟达的客户。2017 年,英伟达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 GPU 厂商,占据 70% 的市场份额,股价比 2015 年涨 8 倍!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催生一个全新的行业
其实这是科技变革带来行业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每一轮科技变革,往往都从硬件开始。20 多年前是思科,10 年前是苹果,今天是英伟达。
以思科为例,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大潮,冲在前面的是思科路由器。它对外讲的也是互联网硬件的故事,一度占据网络路由器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不过,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思科的股价跌去三分之二,至今再未达到当年高点。
这也让不少人为英伟达担忧,他们认为 AI 催生了泡沫。归根到底,英伟达的业绩和股价,完全建立在人们对 AI 时代的信仰上。如果这个信仰未能落地,那么,英伟达的命运自然也不言而喻。
同时,英伟达也面临着来自行业的挑战。微软正在研发一款新的网卡产品,以提高其 AI 芯片 Maia 的性能,最终达到减少对英伟达产品依赖的目的。AMD、英特尔等也在奋力研发,相继推出直接对标英伟达 H100 的产品。
所以,AI 带来的 " 泼天富贵 " 英伟达能否守住,还是未知数。
来源:羊城晚报 · 羊城派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