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2-27
向“新”而行,无锡角逐未来竞争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一道新的发展 " 命题 " 摆在无锡面前——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塑、优化、创新,作答这一命题,恰成为无锡新一轮产业强市需要瞄准的 " 靶心 "。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准确标记城市的发展阶段。立足于 " 稳 ",2023 年,无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8%,工业对全市 GDP 增长贡献率达 46.1%,发挥重要 " 压舱石 " 作用;着眼于 " 进 ",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首次超万亿元,占规上工业的 4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 52.3%,同比提高 1.9 个百分点。

不日新者必日退,推进新型工业化直接关系着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无锡逐 " 新 " 而行。

集群发展,链上企业 " 抱团 " 进阶

2 月 10 日,首趟上汽大通商品车海铁联运专列从无锡西站鸣笛驶出,经上海洋山港中转,最终出海发往法国。专列搭载 50 柜共计 100 台上汽大通 EV90 商品车,货值约 2000 万元。2024 年开年,上汽大通马不停蹄,新能源轻客产品新途 EV90 驶入新加坡,成为 DHL 物流运输的 " 专用座驾 "。

企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方向 " 抱团 " 进阶。

阿斯利康建立无锡供应基地、销售总部、物流中心、新药开发及供应大楼,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纷纷落地;SK 海力士、华虹等晶圆制造龙头项目带动设备、零部件及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在锡布局;极电光能建设全球首条 GW 级钙钛矿光伏生产线;东方空间、蓝箭航天、微纳星空等项目加速商业航天产业链在锡布局 …… 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在无锡这片热土落地兴业。

无论是强链补链延链、以龙头雁阵带动全链发展,还是做强专业园区、孵化增长新引擎,不难发现无锡的思路异常清晰——以集群发展优势筑牢产业之基。

聚全市之力,我市先后出台了 "465" 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国有企业参与集群建设和集群促进组织建设 4 个实施意见、19 个产业集群(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了各集群发展路径,制定了集成电路和新能源 2 个专项扶持政策,和现有现代产业政策一起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数据显示,2023 年全市 "465" 现代产业集群实现规上营收 1.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7%,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 6 个百分点;超 2000 亿元规模的集群达 6 个,比上年增加 4 个,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累计达到 232 家,位居全省第二。

优选赛道,发力 " 新型态 " 工业化

2 月 17 日,总投资达 12.6 亿元的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项目,致力于打造集高品质厂区、办公科研、生活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 " 智慧 +" 工业 4.0 智能制造产业园,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 10 亿元。

只有依靠 " 新质态 " 的生产力,才能驱动 " 新型态 " 的工业化;推进 " 新型态 " 的工业化,才能孕育 " 新质态 " 的生产力。

▶ 精准锚定合成生物新赛道,我市首个未来产业特色园区——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在高新区揭牌,瞄准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以及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 聚焦航天航空领域的未来产业,锁定北斗空间信息等五大产业集群,梁溪区在空天产业、空间信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高水平领军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接连导入,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思源电气功率型储能器件产业基地项目近期奠基、东方空间航天动力综合性产业基地的过渡厂房投产 ……

在无锡,面向 "5+X" 未来产业新赛道,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领域,一场对新质生产力的 " 大开发 " 乘势而起。

新质生产力激发着未来技术产业化的澎湃动能,也推动着既有产业未来化的转型步伐。以算力、算法、数据等关键要素的突破为着力点,更多智能车间、5G 全链接工厂、" 灯塔工厂 " 不断刷新 " 无锡制造 " 的标高,数字化技术耦合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场景在无锡落地生花。

技术引领,渲染产业创新底色

新春伊始,华中科大无锡研究院满员开工,忙着谋划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创新平台融合建设。位于蠡园开发区的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内,一批批实验设备接连进场,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朝着正式运行快步迈进。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重在产业之新;产业之新,来源于技术之新——技术迭代的结果必然是产业迭代,技术创新也必然带动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2023 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5.4%、8.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升至 3.4% 左右;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4 家、企业技术中心 113 家;布局建设市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 80 家 ……

不断攀升的数字,见证着无锡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也标注出城市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无锡还出台实施科技创新 "1+4" 政策文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聚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不断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强劲引擎。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百年工商名城产业动能更强劲。

来源:无锡日报

相关标签

上汽大通 工业化 产业链 准确 海力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