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 " 国之大者 "。2023 年 3 月 5 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询问了太湖水质。同年 7 月 7 日,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再次强调,要 " 把长江和太湖流域等生态环境保护好 "。
2024 年 2 月 27 日,江苏省政府举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介绍了相关情况,晒出 2023 年治太 " 成绩单 ":2023 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 2007 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 16 年实现安全度夏。此外,太湖流域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径。
" 三新三最 " 看太湖水质、藻情、流域治理新变化
蒋巍表示,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太湖流域各地和省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治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治太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2023 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 2007 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 16 年实现安全度夏。" 针对太湖水质藻情,蒋魏用 " 三新三最 " 进行概括。具体来看:
湖体水质实现新改善,指标达到 2007 年以来最好。根据国家考核数据,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Ⅰ类,总磷为 0.052mg/L,总氮为 1.09mg/L,同比分别下降 17.5% 和 9.9%。东部湖区稳定保持在Ⅲ类,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西部湖区水质大幅好转。上半年太湖水质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蓝藻防控实现新成效,藻情达到 2007 年以来最轻。全年发现蓝藻水华 53 次,同比减少 51 次,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下降 45.7%、50.8% 和 30.3%,连续 16 年实现安全度夏。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 3.08,从 " 良好 " 提升到 " 优秀 " 等级。湖体水生植被面积达到 200 平方千米,同比增加 25.8%。
流域治理实现新提升,重点断面优Ⅲ比例达到 2007 年以来最高。流域 206 个重点断面优Ⅲ比例为 96.6%,其中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及以上,全年总磷、总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 2.9%、25.5%。流域 19 个湖库水质持续改善,长荡湖水质提升一个等级达到Ⅳ类。
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径
△太湖美景如画 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太湖流域地跨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是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生态资源,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支撑,每年为沪苏浙 " 两省一市 " 提供超过 21 亿立方米优质自来水水源。
蒋巍介绍,近年来,太湖流域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流域以 0.4% 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 10% 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以上。江苏省流域五市中有 4 个城市 GDP 超过万亿;9 个县均为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并包揽前 4 名。流域五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1.9~7.2 个百分点。
同时,太湖流域涌现出一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鲜活实践案例," 溧阳市构建以水生态容量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交易 "" 张家港市推动环境权益变真金白银 "" 宜兴市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 等入选生态环境系统 2022 年度 " 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太湖生态岛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太湖流域正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径。
七大方面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标杆
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太湖综合治理工作的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江苏高位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持续加强控源减污力度、稳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深化湖西片区治理、圆满实现太湖安全度夏、持续提升太湖治理效能。
省委、省政府把太湖治理作为 " 国之大者 ",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推进。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由省政府领导同志牵头,围绕 " 全面加强太湖治理 " 开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省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听取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汇报,省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太湖治理现场推进会,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持续提高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全面削减工业污染排放。一方面,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苏锡常三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462 家,占全省总数近 6 成。另一方面,加大涉磷企业整治力度。对流域 20273 家涉磷企业按照 " 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 " 原则持续深化整治,全面建立 " 磷账本 "" 磷清单 "。
坚持把提高控源减污水平作为太湖治理的关键之举。2023 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49.1 万吨 / 日,累计处理能力达 944 万吨 / 日。进一步收严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将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以及苏南运河两岸 1 公里纳入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61 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一轮提标改造。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 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 43 个百分点。
创建 4 个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实践创新基地和 16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流域五市 30 个县(市、区)中有 29 个基本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4 年底前将实现 " 全覆盖 "。太湖鱼类物种较 " 禁捕 " 前大幅增加,太湖 " 三白 " 之一的白鱼以及重点保护物种中国淡水蛏在全湖主要湖区均有检出。流域范围内鸟类资源丰富,达 382 种,白鹤、白头鹤、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近年来陆续被发现。
蒋巍表示,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治太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 " 实质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前瞻性准备 " 要求,对照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对照水质提升整治和产业协同发展,实施好各阶段各领域各方面的任务,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之以恒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努力为全国湖泊治理树立样板和标杆。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红艳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