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2-27
所有新生都要学!南大在全国首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于玥晗 实习生 靖然 记者 于露)2 月 27 日,南京大学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暨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启动会。现场,发布了今年 9 月面向全体新生开设的 "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 总体方案,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

面向全体新生全面启动 "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是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着深远的意义。学校将通过 "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 建设,培养一批面向智能时代、具备人工智能素养,未来能够在重大领域有突破、赢得国际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大师级战略科学家。

记者了解到,围绕南京大学本科育人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学校将建设 "1+X+Y" 三层次 "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以 1 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 +X 门人工智能素养课 +Y 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人工智能专业修读证书。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将于 2024 年起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课,课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欧洲科学院院士周志华教授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领衔,会聚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组建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引导学生从跨学科的视角思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以及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实施 " 集体授课 + 小班主题研讨 + 实习实践 +AI 助教 " 的教学形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人机深度互动的人工智能课堂。

X 门人工智能素养课,则是学校发挥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以及数学等学科优势,开设的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基本思维、基本技能的基础课,帮助学生普遍掌握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基本技能;与发挥文理综合性优势,开设的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课,以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数字人文、数字经济、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Y 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鼓励各专业开设若干门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邀请各学科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开展科学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基于他们在 "AI for Science" 和 "AI for Hass" 的前沿科研成果,开设以 " 课程 + 项目 " 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制课程,学生直接进驻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产业平台,亲身体验和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其面对未来智能化时代解决多学科领域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基于三层次的课程体系,学校将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集聚校内外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打造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实践应用项目和平台。南京大学还将全面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配套建设高性能智能算力中心、高效的信息化传感设备和智能软件工具平台等硬件设施设备,同时完善师生考核评估机制、管理激励机制等制度保障,以构建更为完整的智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据介绍,为适应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2018 年,南京大学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发布了《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2022 年,在苏州校区成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探索培养适应时代新兴产业需求的智能人才;同时,学校还先后启动了 "AI for Science""AI for Hass" 跨学科布局,开设了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多领域应用的 50 余门特色课程,第一批入选国家基金委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 14 个跨学科基础研究项目中,有 9 项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有关。

(图片来源:佘治骏)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南京大学 教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