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2-28
东北新一轮发展初见端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一段时间,各省市陆续公布 2023 年的人口数据,其中吉林和辽宁人口出现净流入态势,值得关注。2023 年吉林和辽宁人口跨省净流入 4.34 万人和 8.6 万人,分别结束了它们近 13 年和 11 年出现的人口省际净流出局面。2023 年各省的 GDP 增速也已出炉,吉林和辽宁的 GDP 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从东北冰雪旅游持续火爆,到此次吉林、辽宁两省的人口变化与经济数据,是否说明东北地区经济与人口发展开始扭转颓势,重回增长轨道了呢?

东北振兴,是受到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过去关于东北地区发展的不少讨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因果倒置。人口、市场化等问题不是东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而是结果。观察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先需要具有历史的眼光。

历史上的中国东北地区,因其地理气候因素,长期以来并不是人口密集、文化发达、商业繁盛之处。很长一段时间,东北地区是游牧部落主导的 " 遥远边疆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崛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 18 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世界对于煤炭、钢铁、木材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定位发生改变,工业化和国际贸易基地更受青睐。二是全球化兴起的过程中,多个国家为了争夺资源而频发地缘政治冲突,它们甚至不惜付诸武力争夺能源和原料产地。三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地缘条件下,传统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暂时难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就业,于是更多企业和个人选择前往尚待开发的价值洼地寻找新机会。

当时的东北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大量移入的关内居民、地处远东多国交界的有利地理位置,经济实现迅速起飞。20 世纪 20 年代,哈尔滨市迅速成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流通中心,先后有 20 个国家设立领事馆,与 4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商贸联系,并居住着来自 56 个国家的超过 10 万名长期侨民,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贸易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冷战期间,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同样明显。在当时全球化受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与工业基地的作用无可替代,因而获得相对多的国家投资、计划移民,也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果。冷战结束后,伴随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市场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新一轮非工业型技术革命兴起,过去推动东北地区经济腾飞的宏观要素逐步退潮,从而导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暂时性困难。

基于上述逻辑,如今依稀可见历史的宏观要素似乎再次站到了东北地区身边。

首先,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革命兴起。东北地区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正在承接这一轮产业变革。产业结构与消费市场一旦形成,就将持续发力,成为激发东北地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长期要素。东北地区也正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其次,经济全球化再次出现波折。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为保障自身利益,以技术制裁、贸易壁垒、投资限制、军事冲突等为手段,打击 " 对手 ",令过去以中国产能、西方资本、中东能源、亚非原材料等构建起的、效率为先的全球化体系出现裂痕。发展符合自身经济需要的国内产业中心、原材料基地,以及区域内消费市场,成为各国纷纷强调的重点。这将成为影响东北地区乃至中国许多内陆地区发展的中期要素。

第三,在传统的商业中心、贸易地区能提供的有价值经济机遇与就业机会开始放缓的背景下,人们将目光再次转向要素价格仍有待开发的地区。过去人们涌向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看中的是当地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一旦付出与回报之间不再具有确定关系,一部分人将更倾向追求更具确定性、更易获得幸福感的 " 性价比生活或工作机会 "。这是近期东北地区在社交媒体火爆出圈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当地经济与人口结构的一个短期因素。

总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随着多个宏观要素的出现,东北地区的新一轮发展已初见端倪。紧跟时代大潮,不断实行市场化改革、引进高水平人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增量,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制胜之道。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吉林 辽宁 全球化 冷战 地缘政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