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3-06
大学·问|中国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意味着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4 年 1 月 29 日,清华大学团队公布了其去年 10 月进行的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的消息。在此次试验中,一名 35 岁颈椎高位截瘫男性通过脑机接口微创手术,实现了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在此前一天,埃隆 · 马斯克也宣布其团队完成首例人类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手术。近年来大火的脑机接口到底是什么?清华与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有何不同?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成功将为医学带来什么进展?2024 年 2 月 29 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朱景宁教授接受采访,对上述问题作出了专业解答。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景宁

脑机接口是什么?

从字面意思上通俗地理解," 脑机接口 " 就是指直接将脑和机器连接起来的设备。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景宁教授介绍:" 脑机接口既可以是‘简单’的单向装置——从脑到机器,或者从机器到脑,也可以是复杂的双向控制装置,可同时实现从脑到机器、从机器到脑的连接与控制。"

清华大学团队脑机接口试验,也是在患者脑内植入特定设备,使患者脑内的电信号可被读取和解码,并传输到特定的设备上,最终实现对患者运动功能的一系列控制。

△脑深部电刺激示意图

与埃隆 · 马斯克团队脑机接口技术有何差异?

朱景宁教授介绍,根据电极是植入头皮表面、颅骨内还是脑组织内,脑机接口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与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植入层级与信号质量呈正相关,随着植入层级深入,神经元的电信号分辨率依次递增,解码的准确性也随之增强。

但是,由于植入脑内的电极并非生物组织,其与大脑之间存在相容性问题,如电极在脑内产生的微小位移导致电极传输效率下降、电极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系列瘢痕组织等。

朱景宁教授分析称,清华大学团队与埃隆 · 马斯克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各有其优势和特点。

埃隆 · 马斯克团队研发的 Neuralink,属于侵入式脑机接口。由于电极深入到了脑组织,采集到的神经元电信号也会更高,解码的准确性相对更强,但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进行开颅手术,相对来说存在更高的风险,且电极与大脑的相容性问题将使得术后维护更为不便。

清华大学团队此次试验采用的是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某种程度上兼顾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二者的优点——既能采集到比颅骨外分辨率更高的信号,同时又避免因打开硬脑膜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脑机接口示意图

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朱景宁教授表示,在临床上,基于脑机接口的神经调控技术——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简称 "DBS")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通过植入的电极,电脉冲可传输至大脑中的特定脑区,帮助治疗因帕金森病导致的震颤、冻结步态等运动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疾病,如重度抑郁症、强迫症等。

同时,作为一种可控的直接改变大脑活动的方式,传统 DBS 技术也正朝着实时闭环操控的方向发展。在治疗中,机器可对脑部神经网络的异常进行实时读取和鉴别,进而发出恰当的指令,纠正脑功能网络的活动。

患者在接受此次清华大学团队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后,通过颅骨就可进行无线供电,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复杂的术后维护问题。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术后维护却涉及持续供电不便与电极性能下降两方面问题。

朱景宁教授介绍,开发与生物组织相容性更好的 " 柔性电极 " 技术,未来或许会对侵入性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带来很大推动作用。

作者: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一学生 程君晗 蒋颖 陈煦然

指导老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 庄永志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朱俊骏

相关标签

清华大学 景宁 埃隆马斯克 南京大学 分辨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