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学帮 2024-03-07
珍爱生命 安全取暖,一氧化碳中毒和冻伤不容小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年冬春季,是一氧化碳中毒和冻伤的高发时期,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应该如何正确御寒?如何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冻伤等意外伤害呢?我们邀请到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专业基地教学主任、贵阳市急诊科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秘书邱宇阳,来跟大家科普关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冻伤的相关知识。

01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后有哪些主要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常见的有害气体中毒及中毒死亡原因之一。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在 1857 年,生理学家克劳德 · 伯纳德(Claude Bernard)发现一氧化碳通过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 200~300 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进而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和组织氧分压,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症状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轻度中毒时,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或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10%;中度中毒时,患者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经抢救后恢复可无明显并发症,血红蛋白可高于 30%;重度中毒时,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皮质状态,或存在脑水肿、休克、严重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血红蛋白可高于 50%。

02

一氧化碳中毒有什么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发生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刚刚我们讲到的那些急性症状。此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最严重的后遗症是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约为 9%,早期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如:一氧化碳暴露时间、一氧化碳浓度和个人的免疫特质,以及高压氧治疗时机和方案等。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其临床表现以智能障碍、精神症状、震颤、肌张力障碍、大小便失禁、瘫痪为主,癫痫、自主神经症状及视力下降等也不少见。

03

有哪些常见的安全隐患

需要特别关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需要有产生一氧化碳的条件及接触史。对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汽车尾气、炭火火锅 / 烧烤等,近几年流行的,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 " 围炉煮茶 " 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04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方面,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1 ) 如需使用煤炉取暖,要注意通风,不要把门窗糊得太严,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如果条件允许,晚上睡觉前最好将煤炉搬到屋外,或者将炉火熄灭后方可入睡。

(2)对于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应严格遵从 " 不私自更改煤气管道设施 " 等安全使用煤气的规定,燃气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3)必须使用煤炉取暖的学生宿舍、托幼机构及建筑工地,一方面要注意保持房间的通风,另一方面要在夜间或午睡期间应安排专人定期巡视,以防不测。

(4)冬季开车不要长时间关闭车窗,也不要在发动后且车窗紧闭的汽车内睡觉。

(5)有条件的,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05

一旦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应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难以察觉,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通风处,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等待过程中,中毒者需保持静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刺激以减少其体内的氧气消耗;要松解衣扣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氧化碳中毒的最佳治疗方案就是高压氧治疗,中毒后出现短暂的昏迷,即使经过通风等措施后苏醒了,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若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要进行早期、足够疗程、规范的高压氧治疗,预防迟发性脑病。

06

冻伤的成因和症状是怎样的?

冻伤是身体表面受低温刺激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一般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发生冻伤时,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血管壁受到损伤,皮肤的表层组织可发生损伤,出现红肿、充血、发硬的现象。如果某块皮肤出现白色或灰黄色,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呈蜡状,皮肤感觉麻木,伴有水疱、皮肤破溃,这些都提示出现了冻伤。

07

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

青少年避免冻伤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该避免在极寒天气时外出,避免在寒冷的户外待太长时间,如果外出,注意保护手、脸、耳廓、脚等部位;同时要摄取足够热量的食物,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保持鞋袜、手套、衣物等干燥。

08

发生冻伤后应如何

正确处理和后续护理?

如果发生冻伤后,应脱去湿衣服,用干燥物覆盖患者,以预防体温降低。及时取下饰物:患者手上的戒指、手镯等饰物要及时取下,以防肿胀后无法取下,影响血液循环。

根据冻伤的程度对受冻部位进行复温:

(1)对于较小或浅表的冻伤,可使用温热的手覆盖在受冻的部位来复温,使其保持适当温度。这样可以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和供应,防止进一步受冻。不过,此时皮肤表层组织已经非常脆弱,绝对不可以揉搓摩擦,以防皮肤的机械损伤。

(2)对于严重或深度的冻伤,需在 24 小时内采用 37~40 ℃温水浸泡 20~30 分钟。并努力保护冻伤部位,避免再次冻伤。复温后用干的软毛巾轻轻擦干水分,穿上松软的衣物保暖。特别提醒:若存在再次受冻的可能性,暂时就不要忙着复温,等到确认环境条件安全后再行复温。

09

如何增强青少年的

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面对的安全形势和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下,做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我们在教育宣传上多做努力,真正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教育内容上,要根据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全面梳理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及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安全防范体验,通过场景模拟、演习等,让学生充分掌握防火、防灾、防震、急救等自救自护技能。此外,要做好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协同共育,让安全教育完全浸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此次内容,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氧化碳中毒和冻伤的潜在威胁。希望大家在注重保暖的同时,都能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来源:贵阳市学生健康发展中心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