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一些重要节日我们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纪念庆祝活动,增进家国情怀,你们知道都有哪些节日吗?…… ” 2 月下旬,位于南通市崇川区的文亮小学里,81 岁的冯吉仁挺直腰板,正精神气十足地给孩子们解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他用最容易让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讲解着一个个专业名词,让他们了解其中的意义。每个小朋友都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与冯老师交流互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老教师,他退休后也一直没有离开课堂,每天会来到学校进行宣讲。这 20 多年来,他风雨无阻,为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讲述历史,畅想未来,在他们的心间播撒下爱国的种子。
△冯吉仁在文亮小学里讲课
抓住孩子们的记忆特征,他讲课总是“有声有色”
已经年过八旬的冯老师,如今是钟秀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声音洪亮,讲课时语调抑扬顿挫,总是能轻松地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他每天的讲课时间是从午餐结束后开始,会提前来到班里写好板书。讲课时他总是神采飞扬,而且基本是全程脱稿,所讲的内容对他来说早已熟记在心。
“准备工作要做在前面,要是你只是照搬同样的内容,讲课就读文件,那很难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冯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开始实施之后,他就开始研究学习,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反复阅读和背诵,直到能够将重点记在心中。熟记还只是备课的第一步,随后冯老师会按照教学的需求,将这些条文转化为孩子们可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拆解,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将其用孩子们的语言来讲述出来。
有着多年教龄的冯老师,对孩子们的记忆方式非常了解。“作为一名教师,要按照孩子们的记忆特征来给他们教授知识。长句子难消化,就得给他们总结出核心的字句,他们把这个缩略后的字词记住了,下次就能凭借记忆再 ‘ 扩写 ’ 出来。这样也能让孩子们记得更深更牢。”冯老师说。
△冯吉仁在文亮小学里讲课
为了方便日常学习和搜索,冯老师早已“玩转”了手机、电脑等现代人必备的电子设备。他会自己在网上寻找需要的内容。他每天坚持读书阅报,收集资料,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他坚持拓展宣讲范围,从社区走向校园、班级,走向全区;坚持扩大宣讲对象,从中小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大学生、社区青年和社区党员干部;坚持创新宣讲形式,从单一以讲为主到亲手制作视频,图文并茂生动讲述。他每年根据主题教育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强中国心,圆中国梦》《改革开放话巨变》《七十华诞庆典,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团结奋斗向未来》等宣讲稿 108 篇。
他带孩子们走出校门,“沉浸式”学习红色文化
“我从 2016 年开始在学校给学生们讲我们国家的历史、伟大成就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殷嘱托,用鲜活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冯老师说,在钟秀街道的组织下,他还带着孩子们走出校门,前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孩子们“沉浸式”学习红色文化,了解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背后的真实故事。
△在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前,冯吉仁向青少年讲述英烈故事
“冯爷爷的课很有意思,课堂上他和同学们的沟通中蕴含了很多知识点,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文亮小学五年级学生祁羽墨说。在她看来,相比于传统课堂,这种深入现场实地参观的实践活动更加生动,让她对历史能有更直观的了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冯老师还组建了学生宣讲团。“我加入冯爷爷的宣讲团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冯爷爷会带着我们到校外去宣讲红色知识。在宣讲团的这段时间我觉得很有意义。”学生吴沐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宣讲中,她深刻地了解了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除此之外,冯老师还组织举办了家长研学班,让家长上课学习知识,回家后教育孩子,目前已有 10 多名家长主动报名。“这些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提速,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家长们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家庭教育。他们也会结合日常生活给孩子们讲解知识,整个家庭都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冯老师说。
如今,只要学校在上课,只要学校有需要,81 岁的冯老师都会风雨无阻地准时赶到,他的身影也成为了校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先做好自己,你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要给他们系好人生 ‘ 第一颗扣子 ’。我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冯老师说。
“我们青年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共产党员,应该学习冯老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文亮小学学生处主任张幸子说,学校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上过冯老师的课。冯老师的授课方式入脑入心,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青年教师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创建校外教育辅导站,让孩子们在课后有了好去处
除了在学校上课,冯老师还创建了街道“爱心家教”校外教育辅导站。2004 年退休后,他利用社区一间房子办起了作文义务辅导班,参加辅导的孩子只有 20 多个。2006 年 4 月,冯老师率先在崇川区创办了城北村社区爱心校外教育辅导站,来站参学的孩子一下子增加到 160 多人。他和社区商量,新建了多功能活动室,开设趣味数学、兴趣作文、快乐英语、朗诵演讲等趣味性教学课程,并亲自教兴趣作文,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时时的牵挂,冯老师倡导创立了困难救助长效机制,建立了钟秀街道“爱心基金”。基金建立以来,共募集 123.8 万余元,帮助了超过 2000 名学生。对问题青少年,他倾注真情,教育引导 120 多个痴迷网吧、逃学厌学的孩子改正错误,重回校园。
△冯吉仁向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述了南通近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冯老师是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是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先进个人,是南通市首批优秀教师、南通市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是崇川区首批“最美老干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冯爷爷” ……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事迹,但年逾古稀的他,倾情下一代、志圆强国梦的精神风范,不仅为孩子们树立了人生的风向标,也为青少年描绘出一幅幅茁壮成长的人生画卷。
通讯员 严静歌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严君臣 花宇 文 / 摄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