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6 日,记者从红古区了解到,去年以来,红古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践行实施 " 四强 " 行动,落实市委 "1139" 工作部署,锚定 " 六个新突破 " 目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快速推进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为红古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与此同时,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公园、一条条焕然一新的街巷、干净整洁的校园 …… 成了红古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红古区全面践行黄河国家战略,围绕构建 " 一带两廊多片区 " 生态治理格局,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动 6 个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项目,打造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省级示范性工程,完成国土绿化 3.5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 47 平方公里,建成生态廊道 4 公里,湟水海石湾段创建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绘就水清岸绿的城市生态画卷,彰显了新时代美丽红古的生态之美。
老旧小区实际是城市的底色,也是与群众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的 " 里子 ";城市 " 里子 " 关乎城市形象、连着人民幸福。红古区聚焦群众 " 急难愁盼 ",着力纾解 " 痛点 "、打通 " 堵点 ",改造老旧小区 7 个、加装电梯 13 部,惠及群众 1877 户 5630 余人,让广大群众真切体会到了 " 幸福来敲门 " 的喜悦。
在此过程中,红古区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加力推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十八中与兰炼一中开展集团化办学,窑街和平安 2 个幼儿园实现招生运行,整合资源推动区医院托管 4 个乡镇卫生院,8981 套城镇住宅总体转移登记率达 98.4%,使 " 登记难 " 问题成为历史,以办实事的力度提升了民生的温度。同时,持续推进青年就业服务、" 百千万 " 创业引领等稳企扩岗行动,标准化 " 零工市场 " 投入运行,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7581 人,新增城镇就业 3637 人,带动劳务创收 3 亿元。
据了解,红古区将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建管精细化、规范化,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人居环境,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一审丨马丽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