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3-08
最高法谈“隐形加班”:让在线工作有收益 离线休息有保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日上午 9 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我国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4 年将围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修改代表法、监督法、监察法等。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修改矿产资源法、企业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能源法等,修改国防教育法、网络安全法。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今年提请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2023 年,常委会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扎实有序推进,努力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报告提出,今后一年,要编纂形成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并提请审议。

我国将制定社会救助法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常委会立法规划,今年将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制定学前教育法、学位法,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法、文物保护法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法治宣传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修改仲裁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今年将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 5 部法律实施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有效做好监督工作。2024 年预安排 35 个监督项目。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法、农业法、社会保险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黄河保护法等 5 件法律的实施情况。

2024 国家立法看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4 年,要认真落实常委会立法规划,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学前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文物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

最高法报告:2023 年全国各级法院收案 4557.4 万件 同比增长 15.6%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 年,最高人民法院收案 21081 件,结案 17855 件,同比分别增长 54.6%、29.5%。全国各级法院收案 4557.4 万件,结案 4526.8 万件,同比分别增长 15.6%、13.4%。

最高法:坚决打破腐败分子 " 一人逃亡、全家得利 " 迷梦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 年,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对腐败犯罪依法严惩,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2.4 万件 2.7 万人,同比增长 19.9%,依法惩处沈德咏、盛光祖、李文喜等 30 名原中管干部,赃款赃物一律追缴。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严惩多次、巨额、向多人行贿犯罪。审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没收违法所得特别程序案 38 件,追缴违法所得 4.5 亿元及价值数亿元房产等,坚决打破腐败分子 " 一人逃亡、全家得利 " 的迷梦。

最高法:金融行为须合规 高管违法要严罚 中介失职必追责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3 年,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案件 303.2 万件,同比增长 8%。针对信用卡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持续增长,发出 2 号、4 号司法建议,促进授信审查、规范保险业务,协力加强金融监管。与此同时,加大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判罚力度。比如,某新三板公司在股票发行中虚增营收 3 亿元、少披露银行借款 10 亿元,欺诈增发股份,法院判令其赔偿投资者 4900 万元,公司高管承担最高 100% 连带责任,疏于核查验证的中介机构承担 20% 连带责任," 金融行为须合规,高管违法要严罚,中介失职必追责。" 张军说。

最高法谈破产审判:个人可破产 可重整 更可再创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3 年,人民法院审结破产案件 2.9 万件,同比增长 68.8%,力促 " 僵尸企业 " 及时出清,涉及债权 2.3 万亿元。与此同时,人民法院引导可重整的不清算,助 " 危机 " 企业寻 " 新机 ",审结破产重整、和解案件 1485 件,762 家陷入困境企业成功重整,盘活资产 8790 亿元,11.8 万名员工稳住就业。报告特别指出,深圳法院 2021 年起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受理个人破产申请 227 件。比如,梁某被法院裁定适用个人破产重整程序,与债权人协商免除利息和滞纳金、三年内偿还本金,梁某努力打拼、积极偿债,提前 15 个月完成履约,我国境内首宗个人破产案审结执结," 个人可破产、可重整,更可再创业。"

最高法谈网暴: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 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在关于惩治网暴问题,报告指出,针对网络暴力 " 按键伤人 "" 按键杀人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报告显示,2023 年,人民法院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 32 件,判决有罪人数 85 人,同比分别增长 10.3%、102.4%。比如,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被提起公诉,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 张军强调说。

最高法谈 " 隐形加班 ":让在线工作有收益 离线休息有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数据显示,2023 年,人民法院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 14.2 万件,同比下降 10.2%。报告称,根据实际用工,判断外卖小哥等与平台企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破除以劳务连环外包、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的 " 障眼法 "。明确把 " 付出实质性劳动 " 和 " 明显占用时间 " 作为线上 " 隐形加班 " 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

最高法报告:依法遏制高额彩礼 规范 " 知假买假 " 裁判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 法院通过审判明规则、促治理,是履职重要方面。" 报告称,针对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恶性案件,最高法制发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既尊重传统习俗,又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依法遏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 " 礼 "。与此同时,针对 " 知假买假 " 索赔有利于惩治假冒伪劣,但也存在借维权敲诈等乱象,发布典型案例,亮明惩治造假售假司法态度,同时明确只在 " 生活消费 " 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公众、商家广泛认可,延宕 20 多年 " 知假买假 " 裁判标准不一问题得到规范。

最高法谈 " 保交楼 ":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自 2021 年以来,数十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相继发生债务危机,接踵而至的是全国各地出现大量房地产项目停工的现象,各地政府不得不忙于 " 保交楼 "。报告表示,最高法为此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优先保障购房群众权益。发出 1 号司法建议,推动健全合同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衔接机制、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化预售信息查询和购房风险提示,促进做实保交楼、防纠纷。

最高检报告:2023 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 425.3 万件 同比上升 28.9%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 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 425.3 万件,同比上升 28.9%。

来源:网易财经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