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3-11
【金融棒棒糖】1122万!理工大“原校长”4%股权释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西部产权交易所一则股权转让信息引起我们关注。

2 月 29 日,西安理工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 1122 万元底价挂牌转让西安芯晖设备技术公司 4% 股权,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标的公司不仅是西安奕斯伟项目 12 英寸硅片生长设备研发的主要承担者,股东中更是出现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

进一步了解其原委,我们发现公司未来远不止于此。

01

不只是核心:奕斯伟进一步孵化

此次转让标的西安芯晖设备确实不简单。

我们通过其成立的来龙去脉来认识一下这家企业,2019 年成立的西安芯晖设备注册于西安市高新区奕斯伟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成立之初分别由 " 产业方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公司、" 员工持股平台 " 西安芯磁智能科技合伙企业与 " 高校资产公司 " 西安理工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持股 75%、20%、5%,彼时名为西安奕斯伟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就股权结构来看,这显然是一家高校科转企业(下文将详表)。

▲图:公司研制的单晶硅生长设备

事实上,在此过程中西安芯晖设备对如今正在上市征途中的奕斯伟材料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 2018 年,京东方(000725)创始人王东升 " 二次创业 " 成立的奕斯伟选择在西安投资的初始,西安理工大学刘丁教授团队就与西安奕斯伟开展合作,双方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台新一代大尺寸集成电路单晶硅生长设备于 2020 年 12 月实现成功试产,这不仅解决了我国芯片制造领域 12 英寸硅晶圆关键技术 " 卡脖子 " 难题,亦是当前西安奕斯伟工厂做到我国 12 英寸硅片产能第一的核心技术之一。据金融棒棒糖了解,该项研发成果正是由西安芯晖设备承担。

而接下来看似出售的股权变实则意味着公司正式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

在 2023 年 6 月西安奕斯伟材料入股浙江芯晖装备技术公司 13.7% 股份的同时,其在西安芯晖设备的 75% 股权也转让到了浙江芯晖装备旗下,至此,西安芯晖设备成为浙江芯晖装备控股核心子公司,实控人即转变为日本上市公司株式会社微铁克。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转让实际上是西安奕斯伟将西安芯晖设备纳入奕斯伟集团生态链投资孵化板块,目前集团该板块中的三个项目中正包括浙江芯晖装备在内。

▲图:奕斯伟官网

那么,进入奕斯伟生态链投资孵化布局会对公司产生何种赋能呢?

据奕斯伟集团官网信息,该板块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投资孵化流程:产业研究→孵化项目筛选→项目企划和可行性研究→团队组建与前期研发→产业化落地→技术与管理赋能→融资规划与成长机制→可持续发展。反映在浙江芯晖装备身上,一方面是进入奕斯伟孵化后公司先后获得毅晟资本、海宁泛半导体产投、三行资本、光源资本等机构投资;另一方面是应用市场得到多元化发展,浙江芯晖装备依托西安芯晖设备技术将产品进一步外延至研磨、抛光设备等。

当然,转让后的西安芯晖设备并没有离开西安。

据西安高新丝路科学城官方微信,奕斯伟集团生态链孵化企业西安芯晖设备与西安芯晖检测已于 2023 年上半年在西安奕斯伟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项目达产后有望实现年产值约 50 亿元,带动就业约 3000 人。

02

7 人团队:理工大原校长现身

接下来则进入本文的另一个关注重点。

在西安芯晖设备成立之初就持股 20% 的 " 员工持股平台 " ——西安芯磁智能科技合伙企业股权未曾发生过变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进一步穿透我们发现,该平台的 7 名自然人股东均来自西安理工大学,其中持股 50% 的刘丁教授不仅正是上文中成功研制我国首台新一代大尺寸集成电路单晶硅生长设备的核心学者,亦是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

▲图:教授持股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西安芯晖设备均为 7 名老师唯一关联公司,由此看来,这显然是西安理工大学教师的一次 " 批量创业 ",同时结合公司进入奕斯伟生态链投资孵化布局后的发展动向来看,其创业征程远不止奕斯伟这一次的 " 产业化应用 "。

来看看这几位引领我国半导体技术突破的领军人物研发实力。

刘丁为西理工信息与控制系在职教授,曾于 2004 年至 2015 年任西安理工大学校长。1993 年至今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 专项)、国家 "863" 计划重大项目、国家 "973" 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各类科技攻关项目 20 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 余项,美国发明专利 2 项。累计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270 余篇,其中 SCI、EI 检索收录近 200 篇,学术成果十分丰厚。

▲图:刘丁教授

赵跃同样是西理工信息与控制系在职教授。先后主持了国际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 863 重点项目子课题和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重点项目等数十项科研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5 项。其专长技术领域正是直拉晶体生长过程的建模与控制,太阳能光聚热与光伏发电自动控制系统等。

焦尚彬为西理工信息与控制系在职教授,亦在担任系主任。先后主持 5 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厅局级项目 4 项、企业委托项目 20 余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SCI 和 EI 检索 30 余篇,获批专利 12 项,国际发明专利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

事实上,教授 " 批量创业 " 在陕西已非首例,我们曾在《》记录了西工大 8 名教授携手西测测试(301306)成立公司,而我们此次的关切点在于,理工大原校长带领团队 " 批量下海 " 进一步向公众证明了在陕西这片高校沃土上存在更多机会。

03

陕西首批试点:理工大加速推进科转

除了西工大、西交大、西电等 " 先行军 " 外,我们注意到,陕西更多高校的科转工作正在得到加速。在 2023 年 2 月陕西确定的首批 " 三项改革 " 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中就包括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单位,目前均已取得不错成效。

我们以理工大为例看看其阶段性成果。

在 " 先立 " 方面,首先自然是制度创新,在 2017 年发布的《西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基础上,理工大于 2023 年 5 月修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变 " 不敢转 " 为 " 主动转 ",并出台《西安理工大学 " 技术入股 + 现金入股 " 管理办法(试行)》,探索社会资本、横向结余经费共同出资成果转化模式,变 " 缺钱转 " 为 " 共同转 "。此外,在 " 科转意愿 " 上,理工大更是修订《西安理工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设立成果转化型职称序列,突出技术转移转化业绩权重,让一些成果转化业绩突出而职称长期未得到晋升的教师可以晋升高级职称。

▲图:理工大科创城项目签约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最新项目则进一步夯实了其 " 科转大方向 "。理工大刚刚于 2 月 29 日在沣西官宣建设 " 新校区 " 科创城项目,拟借鉴西部科技创新港经验,采取 " 学镇 + 产业转化 " 的模式,涵盖科研教育和产业合作拓展两个板块。

在 " 后破 " 方面,当前成果已然显现,据了解,理工大目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超过 60%;通过赋予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及作价入股等方式,创办、参办 30 余家科技型企业,争取到第三方过亿元投资。例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 · 谢赫特曼教授联合西安理工大学徐春杰教授团队在铜川成立镁高镁诺奖新材料公司;例如理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政老师创立的秦源智科储能,目前已获得春种基金投资等。

▲图:理工大资产公司产权关系

回顾本文报道主体西安芯晖设备的发展历程,在我们看来,如今进入奕斯伟集团生态链投资孵化布局的西安芯晖设备,实际上是陕西龙头企业 " 产业动能 " 与本土高校 " 创新动能 " 之间的一次互相成就,当 " 科技成果 " 在 " 应用土壤 " 上直接落地极大地缩短了产业化验证时间的同时,亦进一步赋予了企业广阔发展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 " 教授 + 产业方 " 合作故事还在持续上演。

2023 年 2 月,理工大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张延超教授团队以专利成果 " 作价入股 "1908 万元,秦创原发展股份公司和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共同出资 2200 多万元,三方联合成立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公司。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