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3-12
苏州拙政园里,藏了个“水下森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水是园林之魂,是古典园林四要素之一,水体优劣极大程度影响着园林整体风貌和游览体验。在苏州拙政园,有着一片 " 神奇森林 " ——它位于水下。水草漂荡、游鱼嬉戏,一派生机勃勃。3 月 12 日一早,园林工作人员就开始忙活起来,在拙政园水域投放了 5000 多尾青虾苗。

作为江南园林代表的拙政园,其水域面积占比达 30% 左右,园布局以水为中心,有弥漫的水面,连绵的岛山,弯环的曲岸,浅漫的滩矶,构成典型的 " 平远山水 " 画意,给人以疏朗旷远、明净幽寂的感觉,可以说水就是拙政园的灵魂。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拙政园全年水质稳定达标,水体透明度基本都达到 1.2 米以上,长效保持 " 水清出石鱼可数 " 的状态。那么,拙政园的水为何这么美?

" 理水 " 而 " 营园 ",技术与艺术结合

拙政园的 " 理水营园 " 措施是依据 " 师法自然 " 的绿色发展理念。" 理水 " 三分治,七分养。基于对拙政园水体、水生态及水安全的梳理,引入 " 生态调控技术 " 对水质进行 " 调理 ",最重要是对水系统整体的日常管理,长期持续地对水生态进行监测与维护。

生态调控技术,即是建立一个水下的生态链,依靠水体动植物生态系统控制藻类和浮游生物数量,以此达到水体自净的效果。拙政园形成了以菹草、苦草、水盾草、黑藻、金鱼藻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每年通过抓鱼控制鲫鱼、黑鱼数量,同时适时适量投放匙指虾、河蚌、鳑鲏、中华圆田螺等具有关键净水功能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得以显著提升,全季度守护园林水下生态。

水治理与水景观营造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当园林水体生态空间得到了保证,水色水体透明度得到了提升,拙政园水景营造工作才有价值意义,整个园林生态系体系也能形成较好的正向循环。

结合水体周围的建筑、山石以及水域面积,种植不同叶色株型高矮的沉水草种,来达到 " 平远 "" 深远 " 不同的山水意境;根据季节变化,搭配挺水、浮水、沉水不同季节性植物,达到水下四季常绿,水上荷莲共赏的效果。

2023 年,600 米驳岸植物优化以及一池三山、放眼亭等区域的植物景观修复 " 封育轮休 ",运用隔、掩、破等手法,让水景观赏效果更为凸显。

岸边的鹅毛竹、迎春、蔷薇等灌木枝条柔软悬垂至水,打破线性驳岸野趣十足,春天桃李杏樱花飞花,一渠春水柳千条,夏天的远香堂前接天莲叶无穷碧,一池清幽一段香;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乌桕、枫树、榔榆点亮整片水域,冬季的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跌宕起伏的林冠线,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形成具有韵律的水彩画。

现如今,拙政园内山影、亭影、花影、树影倒映水中,借园外塔影、云影、鸟影尽汇其中,水草依依、树影摇曳,鸟鸣蝉噪、鱼翔浅底,鸳鸯戏水、潜鸭成群 …… 一池净水泓涵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莫道江南春色远,抬头便可望见一步一景的水画江南。

构建生态凸显美学,拙政园定下了三年目标

为了构建更持续稳定的水生态系统,凸显古典园林水景观美学特色,拙政园水体治理定下三年目标。2024 年,一是全年水体基本保持稳定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水体鱼群及植物群落结构体量合理,入侵动植物物种得到抑制或缩减;二是全年保持总体较为良好的水体景观,水体透明度保持在 1m 左右,封闭小水体有碍景观情况减少,水质得到提升。

2025 年,进一步深化持续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并能较好凸显古典园林水景观美学特色。2026 年,水体全年理化指标稳定提升,优化驳岸植物景观与水体形成四季可赏园林景观,凸显古典园林水景观美学特色,同步形成三年期可保存的水生态系统和景观变化资料。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拙政园每年捕捞水中大鱼,防止鱼类繁衍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清理淤泥改良底泥基质,减少水中的泥沙含量。同时,还将优化水体动植物结构,丰富冷暖型水生植物品种。

园内还加强水面保洁工作,保证四季清洁的水面,在科学的专项池鱼管控方案指导下,引入一定数量的锦鲫,在水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增加观赏鱼,形成清水观鱼的良好视觉效果。此外,还结合水生特色花卉提升花节品质,凸显园林水景特色,优化水体驳岸植物景观,结合倒影运用补植调整等手段,提升水体周围整体植物景观环境,打造远山近水、步移景异的独特园林意境。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高达 文 / 摄

相关标签

拙政园 效果 苏州 生物 江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