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3-14
了不起的常州人 | 朱森元:攻克技术难题,助力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科技委顾问 …… 谈起朱森元先生,很多人可能会聊到他的头衔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常州人介绍朱森元先生时,往往会从一句 " 他是溧阳人 " 讲起。

朱森元是我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用毕生精力助力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峰。朱森元是常州人的自豪,常州也是他时刻牵挂的故乡,他曾公开表示:" 我生于常州、长在常州,多年来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

他从小就立志让国家变强大

1930 年,朱森元出生于常州溧阳市,他是家里的长孙,长辈们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进入学堂接受教育。

" 当时我记得我爷爷他就说了,我们这枪炮就不行,我们枪炮行的话我们就可以和他们打,所以他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要搞枪炮,搞好枪炮,所以这个印象我从小就知道了。" 谈起过去的事情,朱森元回忆,森元,本是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希望他能如参天大树,蔚然成林,庇护家园。然而,20 世纪 30 年代,日寇对故乡的践踏、亲人的流离失所,让年幼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国何以有家。

落后就要挨打,要让中国变得强大,不再受欺负挨打!爷爷种下的 " 种子 " 很快在朱森元心里生根、发芽,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长大。1949 年秋,朱森元考入了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当时,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朱森元报名进入军事干部学校,并从此开始了他的强国梦想,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航空航天事业。

他让中国火箭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1961 年朱森元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参加了 " 两弹结合 " 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研制,并完成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和超临界换热的重要课题研究。超临界换热的设计原则和临界热流计算方法,都成功地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再生冷却方案设计中。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朱森元负责研制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其间,他攻克了在失重条件下空中二次起动技术等许多超低温火箭发动机特有的关键技术,成为我国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该火箭于 1984 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同步定点通信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空中二次起动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并使中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地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为此,朱森元被授予了 " 航天部劳动模范 " 和 " 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 荣誉称号。

1987 年,朱森元开始从事 "863" 计划中的航天高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负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发展和研究。其间,他提出的意见被定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的基本原则。

心系家乡,他希望常州越来越好

1995 年在总结十多年研制氢氧火箭发动机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氢氧火箭发动机及其低温技术》专著。同年朱森元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 年 2 月他被授予 " 国家‘ 863 ’计划十五周年 " 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从溧阳小城的朱家长孙,到星光闪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森元从未忘记过故乡常州。在公开报道中,每当谈起家乡,他都非常高兴,甚至向媒体公开表示:" 我生于常州、长在常州,多年来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 听说家乡有了很大发展,朱森元很激动,他说:希望常州生产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更宜居。群众更加富足,人民生活更加蒸蒸日上。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宋体佳

相关标签

常州 火箭发动机 运载火箭 航空 开拓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