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社区食堂、参加 " 夕阳红 " 旅行团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 " 银发族 " 的消费活动,主打一个性价比高。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日前,苏州市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 " 家门口 " 的老年大学正式开班授课,这里不仅迎来了老年学员,还有不少年轻人一起 " 凑热闹 ",上起了各种兴趣班。
" 开课前,我们三位年轻的新同学作个自我介绍,接下来要向王老师和身边的‘学姐们’多学习请教。" 早上八点多,社区老年大学的国画班里传来欢声笑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缪婷雯正招呼着 " 新老 " 学员们相互认识。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 "90 后 ",王女士有些腼腆。" 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本职工作是做外贸的,平时工作时间比较自由,送完孩子后来上节课,方便得不得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先报名了瑜伽班,一周一节课,体验下来感觉蛮好,所以又来国画班 " 凑个热闹 ",170 元一学期,15 节课,性价比很高。
今年 33 岁的何女士第一次上兴趣班,就是在这 " 家门口 " 的老年大学,性价比高和离家近是吸引她的两大原因。" 我在小区网格群里看到报名信息,正好自己又是自由工作者,对传统国画感兴趣,收费也不贵,立马报名了。" 何女士坦言,起初她还担心班上都是老年人,大家会很严肃,没想到相处起来十分随和,氛围这么轻松愉快。" 好像回到了以前上学的时候。"
而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祁华正在教室门口忙着新学员的报名工作。她介绍道,在今年的春季班招生过程中,有 10 多名年轻人咨询 " 家门口 " 老年大学的招生情况,而社区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招收一些年轻学员,为老年大学的教学模式注入一些新活力。
看到年轻人的加入,67 岁的王建英觉得新鲜。" 我一直在国画班,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慕名而来,跟我们一起上课,还蛮热闹的。"2021 年,社区老年大学国画班刚开办,王建英第一个报名。" 以前去市老年大学,骑车再转地铁,起码要花二三十分钟,现在楼下走两步就到了。学期结束,我们的作品还能展出,挺有仪式感和成就感的。"
丰富的课程设置,规范的管理模式,舒适的学习环境,轻松的上课氛围 …… 在这样一个求知求乐的老年大学,老人们不仅能圆了年轻时的求学梦,还能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互动产生 " 交集 ",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三元一村社区紧扣就近、就地、就便原则,充分结合姑苏区老年大学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利用 " 幸福里 " 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场地,建起了 " 家门口 " 的老年大学,并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条件,设置了多样化的课程,聘请专业教师常态化 " 送课到家 "。" 除了依托姑苏区老年大学的教学资源,我们也作了前期调研,了解社区老人们的实际需求,融入社区的自有资源,开设舞蹈、葫芦丝、越剧等课程。" 缪婷雯说。
" 网格化管理让我们宣传的声音传得更远也更深,基本上每个班都有 2 — 3 个年轻人。在老年教育名额有余的情况下,我们欢迎有需要的年轻人报班。" 不过缪婷雯也表示,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服务的原则不会改变,如果后期需求量大,社区也会考虑结合既有资源,专门为年轻人开设夜校等。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晓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