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特别邀请寒假期间对武术非遗传承人进行调研的师生展开分享。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寒假期间南师大体科院党委开展了主题为 " 扬红船之帆,承非遗之脉 " 活动,由教职工艺体民传党支部吉灿忠教授、教职工行政党支部顾文欣老师指导,组织学生党总支近 80 名党员师生,走访了上海、江苏、陕西、河南等 9 个省市的 16 个地区,对话了近 20 名非遗传承人,旨在进一步推进体育非遗传承保护,挖掘体育非遗文化的价值。
△徐锋向学子分享
南师大师生对话近 20 名非遗传承人
王道泉老先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影响下,南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石锁运动协会,并建立了石锁训练基地,他希望更多人能喜欢上石锁运动,从中得到健康和快乐,并让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 我从年轻时开始练习石锁,已经好几十年过去了。通过石锁锻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同时也能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但是,王道泉发现练石锁的人越来越少,急需年轻血液将石锁运动传承下去。
△王道泉
在与王道泉进行访谈时,体科院人文民传党支部余超十分感慨。他说:" 传承石锁非遗不仅仅是保留文化传统,也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拥抱健康生活的方式。石锁非遗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深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将其传承下去。"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也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寒假期间,南师大学子来到山东,与七星螳螂拳第九代传人位平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在与位平的交流中,大家领悟到了非遗传承的真谛其实就是教育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知识与技艺,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大家纷纷表示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的基础上,为七星螳螂拳建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南师大学子与位平
传统武术中有许多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从 1 月 7 日开始,南师大体科院对山东螳螂拳、上海绵拳、浙江内家拳、陕西红拳、河南苌家拳、江苏盘摞功、河南陈式太极、河南心意六合拳等近 20 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发布了系列专题推文近 10 篇,累计阅读量 10000 余次,形成了 14 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访问苌家拳传承人
计划两年内走访 100 名武术非遗传承人
"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同时也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徐锋表示,后期学院计划在两年内走访全国各省的 100 名国家级或省级武术非遗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挥更大作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比如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押加、高跷、板鞋、射艺等民族体育项目。此外,该校打造了一个近 600 平方米国际标准化的武术场馆,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具有活态保护功能的武术数字博物馆。同时拥有良好的师资团队,特别是传统体育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 下一步,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将充分发挥在传统体育方面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锋表示。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李楠 文 / 摄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