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第一课 " 让理论宣讲更精彩、VR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 " 活 " 起来、创新互动式课堂让学生积极起来 ……
如何让思政课有声有色,让学生们真正爱听?
近年来,贵阳学院创新思政课打开方式,通过多种形式让思政课 " 活起来 ",让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更加入脑入心、有滋有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贵阳学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拓展载体平台,优化保障条件,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宣贯重基础 信念坚如磐
" 同学们,你们的人生曲线与国家发展的曲线高度吻合。你们思考过将以怎样的奋斗姿态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吗?"2024 年春季新学期,贵阳学院党委书记吕保平给全校同学们讲授了题为《厚植爱国情怀 练就过硬本领 践行青春使命》的 " 开学第一课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强思想,扬起理论之帆,把稳思想之舵。贵阳学院抓好顶层设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同推动、各专业学院积极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与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截至目前,贵阳学院 10 名校党委委员,7 名校内专家,18 名二级党委书记,71 名党支部书记,600 余名学生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 400 余场,覆盖学生两万余人次。
该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推动榜样力量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让榜样力量厚植校园。
" 时代楷模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刘芳是贵阳学院的杰出校友。作为一名盲人教师,她深耕教育事业,为无数孩子打开了心灵之窗。
"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母校贵阳学院,刘芳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深深热爱的教育事业,希望通过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 八一勋章 " 获得者杜富国以 " 青春正当时 强国勇担当 " 为题,为贵阳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堂感人肺腑的思政课。听完英雄的励志故事,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致敬英雄,更要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
一场场透彻深入的宣讲,一次次鲜活生动的解读,榜样的种子已然在同学们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在请进来的同时,贵阳学院还做实走出去文章。组建 45 支队伍 500 余名师生在清镇市卫城镇、雷山县等基层,进行志愿服务,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校内外定期开展学雷锋活动、百团万人服务基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在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善创新 育人成效丰
戴上 VR 眼镜,重走长征路,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的伟大和艰辛。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胡红霞,带领同学们通过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穿越 " 到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参观。这是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 " 爆款 " 思政课的体验内容。
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教学实效性,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了 VR 实训室,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和虚拟仿真技术,将思政理论教学和数字技术紧密结合。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胡红霞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同学们通过配音演绎《觉醒年代》片段。这是胡红霞创新课堂教学开展的 " ‘声’临其境 " 活动。
" 用声音致敬革命先辈,在准备配音的过程中,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了。" 同学们说," 有意思 "" 受启发 "" 主动学习 " 成了自己学习思政课的新常态。
近年来,贵阳学院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向其进行重点倾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重点学科专业、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纳入规划,推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课程主阵地的资源投入。
此外,贵阳学院还通过 " 学习通 " 等教学管理软件,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 什么是剩余价值?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金崇碧,在 " 学习通 " 软件上让同学们讨论互动。
在 " 学习通 " 软件上,同学们互动热烈。金崇碧介绍,通过 " 学习通 "、微课、微电影等数智化教学," 互联网 + 课堂 " 正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
贵阳学院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出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2023 年,该院教师胡红霞负责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贵州省级 " 金课 " 线上一流课程,沈雪蓓负责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获贵州省级 " 金课 " 线上一流课程,金崇碧负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贵州省级 " 金课 "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元素互融通 课程有特色
贵阳学院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 " 大思政 " 育人格局。
带学生到铜仁万山朱砂汞矿实践参观,组织学生在地质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 …… 贵阳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唐薇,以实践实验课堂为载体,内化思政课程。
为了让学生学知、领悟、践行,达到 " 教武育德 " 作用,贵阳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熊姗姗通过深入挖掘整理武术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
促改革,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贵阳学院致力于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校级 " 课程思政 " 教改项目立项 62 项、省级 " 课程思政 " 教改项目 11 项;已获批省级 " 金师 "9 名、省级 " 金课 "75 门;1 名教师获省级 " 课程思政 " 教学名师;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 门;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项目 1 项、获教育部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 项目 3 项;获得 2022 年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三等奖、贵州省首届非思政课教师 " 课程思政 " 教学大赛本科组一等奖、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副高组三等奖、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贵阳学院 " 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教师团队 " 成功入围第三批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该校还举办 " 金师 " 课堂,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致力于发挥 " 大思政 " 协同育人的合力。
贵阳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 征文竞赛、" 微团课 " 大赛、演讲比赛、诵读活动、学习分享会、师生座谈会等,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同时,大力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 + 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与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推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践育人实效。2023 年,贵阳学院 " ‘以赛促创 以创促学’——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项目。
来源:贵州日报 贵阳学院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