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8 日,2024 溧水区蓝莓产业发展研讨会举行,来自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当地种植户面对面交流,为溧水蓝莓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次活动由溧水区新农人协会主办。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溧水成功培育了以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现代茶、草莓、蓝莓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区内拥有全国最大的单体规模化草莓种植基地和企业、国内领先的黑莓种植基地、国内最全的蓝莓种质资源圃。作为全国最早种植蓝莓的地区之一,溧水蓝莓种植已有约 40 年历史,种植面积从最初的 1.5 亩扩大到 1.45 万亩,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去年产值超 6 亿元,进入发展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溧水蓝莓的品质,促进蓝莓产业转型升级?与会专家就创新种植模式、推广良种良法、构建全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建议。
溧水区蓝莓协会会长、南京双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辉介绍,经过试验,温室大棚种植模式可以提高产量、品质、效益,同时可以减少用工,将蓝莓上市时间提前到 1 月下旬,亩均效益可达 20 万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近 10 倍。他希望能在当地推广大棚种植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溧水白马镇石头寨村是该区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村,占溧水蓝莓总面积的近七成,石头寨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说,石头寨村(蓝莓)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蓝莓已成为该村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他看来,蓝莓产业的发展与品种密不可分,希望能在当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蓝莓品质。
什么样的品种是好品种,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吴文龙研究员表示," 老品种不一定是淘汰品种,新品种不一定是好品种,所有品种都需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线试验后才能大面积推广。" 他说,不同品种的上市时间、酸甜度、皮厚度、抗病虫害等性能都不一样,有的适合加工,有的适合鲜食,应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品种。
除了鲜果,蓝莓还可以制成蓝莓果汁、果酱、果酒等等。目前,溧水拥有双吉、中亮、田果农等一批蓝莓加工企业。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陶阳教授说,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蓝莓加工品存在同质化现象,要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有 " 好产品 ",不仅需要高科技研发创新健康绿色的产品,还需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效能,从而培育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无论是销售鲜果还是深加工,都需要解决蓝莓保鲜和储存的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宏胜说,蓝莓水分含量高,果皮娇嫩且果肉细腻,不耐储存,提高蓝莓保鲜度,不仅要合理采摘,避开高温和潮湿天气,同时要及时预冷,每早 1 小时预冷,保存期就可多延长 1 天。此外,还要注重贮藏库的清洁和消毒。
与会人员的建议为溧水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近年来,溧水不断完善蓝莓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去年产值超 6 亿元。溧水区政府党组成员、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副主任刘人祥表示,希望能利用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创新资源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建立蓝莓种苗基地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开发新产品促进蓝莓加工品提档升级、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完善蓝莓产业链,推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苏宁
(主办方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