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徐州市睢宁县双沟镇纪湾村村民纪厚军总会到纪湾烈士陵园修剪松树、绿植,为烈士墓碑描红、擦拭。" 清明祭扫即将开始,要让烈士们的光辉形象闪耀在每个人的心中。" 纪厚军说。
△ 通讯员供图
春风拂面,纪湾烈士陵园里干净肃穆。纪厚军像往常一样,拿着大剪刀对陵园里的松树进行修剪。在烈士靳洪义墓碑前,纪厚军把旁边的迎春花树枝修剪整齐,把遮挡墓碑的松枝剪掉,清理干净后,他用毛笔把墓碑上的五角星描得通红。" 五角星是帽徽,代表了军人的形象,描红是对烈士的尊敬。"73 岁的纪厚军说,陵园里安葬了 70 位烈士。随后,他讲起了烈士们的事迹。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前夕,新四军淮北军区三分区攻克睢宁,取得大捷,决定乘胜追击,以邳睢铜灵革命根据地独立一团、二团及睢宁地方武装组成作战部队,攻打占据双沟的伪军及国民党反动武装约 1000 人。当时,部队驻扎在纪湾村。
战斗开始后,作战部队白天作战,晚上就回到村子里休整。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侵略者投降。作战部队受到鼓舞,发起最后进攻。双沟战斗取得胜利,睢宁全境获得解放,200 多名战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 其中有 36 名烈士因被河水浸泡,无法外运,被安葬在纪湾村南湖,每座墓前都竖起一个木牌,上面记录着烈士的姓名、住址、部队番号等。" 纪厚军说,作为双沟战斗的亲历者,他的父亲主动承担起守护这片墓地的责任并帮助烈士寻找家人,经过努力,有 4 位烈士被家属认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烈士信息的木牌全都腐烂掉,加之老一辈的人相继离世,32 名烈士无人知晓,他们的墓成为无名烈士墓。1973 年,在新疆当兵的纪厚军退伍回乡,得知这一情况后,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1985 年清明节,纪厚军在墓地扫墓时偶遇一名烈士家属。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以后怕是不能再来扫墓,希望有人可以每年代他祭扫。纪厚军答应了他的请求,因为这句承诺,他履行了 39 年。
2014 年,纪湾烈士陵园建成,32 位无名烈士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双沟籍烈士等共 70 位烈士的墓迁入陵园。
" 靳洪义烈士是 1945 年双沟战斗中牺牲的睢宁籍人,由于家人已定居上海,且年事已高,不能经常祭扫。我承诺烈士的家人,逢年过节代为祭扫。" 纪厚军拿着墓碑旁的酒瓶介绍,每年大年初一早晨,他都会捧一碗饺子,提一瓶酒来烈士陵园祭先烈。数十年来,他风雨无阻。
纪厚军深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经常到学校义务宣讲,讲得口干舌燥,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双沟战斗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每到清明时节,各地学校、机关单位等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纪厚军就担任义务讲解员,向祭扫者讲述英雄的事迹。纪厚军说:" 脚踩这片土地,时刻都能感受到烈士们洒过的热血。"
纪湾烈士陵园里建有纪湾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了一些烈士的遗物。纪厚军曾尝试以此为线索,帮助烈士们寻找家人。遗憾的是,由于遗物大都受损,寻亲工作无法进行。" 从今往后,我就是他们的家属。" 纪厚军说。
通讯员 睢轩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郑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