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3-20
温暖一座城!“感动南京”2023年度人物揭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有人跨越山海,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医疗队精神;有人扎根社区,把平安底色绘进灯火人烟;有人以绳筑梦,刻苦钻研绳索救援技术 …… 近日," 感动南京 "2023 年度人物暨第二十二届 " 南京好市民 " 揭晓。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温暖整座南京城。

南京援外医疗队:

授之以渔,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白衣天使

2023 年,由南京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南京卫生高等技术学校的 19 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南京援外医疗队,分赴圭亚那、马耳他两国展开医疗援助工作。

援助期间,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服务当地民众,累计诊治患者 2.2 万人次、手术 2675 台。通过业务培训、传帮带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医疗队精神。

蔡文君:

初心如磐,新时代 " 枫桥经验 " 的践行者

" 作为基层民警,那种惊天动地的事情或许没有,但把小事做好,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每一个群众见到都能笑着跟我打招呼,我觉得这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蔡文君是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的一名教导员,作为社区基础工作的深耕者,他将 " 枫桥经验 " 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的 " 最后一米 "。

据了解,蔡文君创新探索处置群体性纠纷的 " 三控一跟进 " 工作法,先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93 起,有效化解疑难纠纷 1200 余起,无一起矛盾上交。他还成立 " 蔡警官困难群众救助基金 ",将多年来所获奖金投入救助基金用于帮扶辖区困难群众,2019 年以来先后救助群众 3.2 万余人次、帮扶困难家庭 450 户。

罗忠臣:

以绳筑梦,拯救生命的逆行英雄

" 一根绳索,可以打出多少种绳结?一个锁扣,怎么才能承受生命的重量?"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班长罗忠臣主编的《绳索救援技术》,把救援经历和心得体会编成操作教程,形成了一套全面、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自 2011 年入队以来,罗忠臣先后参与处置 2016 年 "4 · 22" 德桥化工物流仓储爆炸、"6 · 23" 盐城特大龙卷风灾害事故、2019 年 "3 · 21" 盐城响水天嘉宜爆炸事故救援、2021 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 2300 余次,营救遇险群 300 余人。

李庆国:

十年如一日,心佑患儿传大爱的 " 时代楷模 "

免费筛查 10 万名儿童、举办科普讲座 400 多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 1 万多人、救治贫困先心病患儿 1200 多名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庆国从事临床工作的 30 年间,始终不忘医者初心,全心全意护佑百姓健康。

2014 年,他带领团队发起 " 心佑工程 " 健康扶贫项目,专门对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免费筛查、帮扶救治。2015 年起,他带领团队启动 " 心脏超声医生免费培训计划 ",培训进修医生、西部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 500 多人,基层医护骨干 1 万多人。

汤小霞:

与癌共舞,爱心温暖病友的 " 抗癌奶奶 "

今年 75 岁的汤小霞是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紫鑫城社区居民。30 年前,她确诊患结肠癌。2010 年 3 月 10 日,她创建 " 小霞癌友康复驿站 " 并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该驿站成立以来,汤小霞带领志愿者们走进病房看望病友 1000 多人次,服务癌友、老人上万人次,助弱帮困 825 户人次、大额救助 65 人次,临终关怀 16 人,累计志愿服务达 28000 多小时。

沈桂华:

60 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残疾姐姐的 " 中国好人 "

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六甲社区居民沈桂华今年 85 岁了,从青春岁月走到如今的耄耋之年,她已经照顾 98 岁双目失明的盲姐姐 60 余年。

沈桂华的姐姐沈萃萍从小就患有视力残疾,自 30 岁起便彻底失明。自此沈桂华就担负起了照顾姐姐的重任,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盲姐。她说:" 我从来没放弃,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只要我活一天,就要照顾我姐姐一天。"

孙以智:

赓续前行,红色信仰的 " 播种者 "

今年 88 岁的孙以智是雨花英烈孙津川的侄女,也是雨花英烈故事志愿宣讲员。任雨花实小校外辅导员的 43 年间,她辅导了 13 届 " 孙津川中队 ",把生命融入到用 " 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 " 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中。

40 多年来,从 " 孙姐姐 ",到 " 孙阿姨 ",再到 " 孙奶奶 ",变换的是孩子们对她的称谓,不变的是她对宣讲雨花英烈故事的坚持。

刘韵洁:

勇攀高峰,中国互联网的 " 筑路人 "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离不开一代代 " 筑路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就是其中一位。

2018 年,刘韵洁院士牵头汇聚国内外科研力量,创建紫金山实验室,系统性攻克了未来网络关键技术群,开创新的互联网发展技术路径,开辟未来网络新赛道,打造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已完成覆盖全国 40 个核心城市,88 个主干网络节点,133 个边缘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薛峰:

矢志不渝,守护电网安全的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南瑞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系统保护实验室主任薛峰和他的团队,30 年如一日,深耕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领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及诸多 " 卡脖子 " 难题。

据了解,薛峰带领团队构建了中国独有、国际领先的电网综合协调防御体系,解决了由偶发事件或极端灾害引发大停电事故的世界难题。他创新提出大型风光基地并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填补国际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源网协调控制技术的空白。

盖钧镒:

奋 " 豆 "65 年,为国育良种的 " 大豆院士 "

"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优质的豆腐跟豆浆。"88 岁的盖钧镒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研究大豆的院士,学生们都喜欢叫他 " 大豆院士 "。

从 21 岁开始研究大豆遗传育种,盖钧镒一干就是 60 多年。如今,88 岁高龄的他仍每天埋首实验室、奔走田间地头,将毕生心血倾注一粒粒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大豆,为的就是 " 中国田里中国种 "" 中国碗里中国粮 "。

通讯员 施轩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史童歌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南京 盐城 事故 医疗 鼓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