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科普
3 月 21 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 " 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
睡眠障碍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人们非常重视的健康问题之一,睡眠不好,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同时增加焦虑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认知障碍、心脏病及肥胖等疾病的风险,甚至导致猝死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 3 亿人被睡眠问题困扰,今天世界睡眠日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睡眠这个事。
您的睡眠为什么不好呢?总的来说睡眠障碍大致可归为三大类,睡不着、睡不好和睡不醒。
睡不着:先来说说失眠的困扰
睡不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平时我们所说的晚上没睡好,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失眠,失眠的定义为 : 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仍持续出现睡眠起始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完整性破坏或睡眠质量下降,并引起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这样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原来不是没睡着就能诊断为失眠了,要有日间功能受损的表现,也就是临床症状,那么典型的失眠临床症状都有哪些呢 ? 白天易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激惹、周身不适和认知功能受损,还有人会出现心悸、头痛,更严重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增加交通和工作事故,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失眠就诊的患者中约 1/2 经多导睡眠监测后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OSA ) ,因此治疗此类失眠时应该全面考虑,二者兼顾。
还有一种睡不着的情况是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是指因昼夜时间维持与诱导系统变化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间不同步所引起的各种睡眠觉醒障碍。常见症状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过度嗜睡。临床上常见的有时差变化睡眠障碍、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不规律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睡眠觉醒时相延迟或提前障碍等疾病。
针对失眠的治疗,通常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心理和行为治疗,补充替代的医学治疗等。
心理和行为治疗纠正患者不良的睡眠卫生,解决扰乱睡眠与觉醒周期的因素,建立正确认知,消除睡眠挫败感、焦虑和消极期待产生的错误信念和态度,是一种有效的失眠非药物治疗方法。补充替代的医学治疗还有增强锻炼、冥想、太极瑜伽、针灸、按摩、穴位按压、重复经颅磁刺激等。
睡不好:包含哪些睡眠疾病
1、呼吸暂停,主要包括成人和儿童鼾症 ( 打呼噜 ) ,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 ( OSA ) ,这类疾病主要是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而导致频繁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长期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受损。临床上患者通常主诉睡眠时打鼾、憋气,伴有日间思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等症状,并增加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2 型糖尿病等患病风险。OSA 在睡眠障碍疾病分类中位列失眠之后,但是在睡眠中心却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在 OSA 的诊断中,睡眠监测是必须的,多导睡眠监测 ( PSG ) 是诊断 OSA 的 " 金标准 ",依据检查结果进一步确定诊疗方案。
还有中枢性呼吸暂停综合征(CSA),尤其是带呼吸机治疗后中枢性呼吸暂停,此类患者要定期做好随访,及时处理无创通气治疗中的问题,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2、异态睡眠 是指在入睡、睡眠期间或从睡眠中觉醒时发生的非自主性躯体行为和体验。包括睡眠相关的各种异常、复杂的身体活动、行为、情绪、感觉、梦境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
3、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
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基本特征为相对简单、刻板的运动干扰睡眠或入睡。包括不宁腿综合征 ( 不宁腿综合征是个例外,患者通常通过行走或肢体运动减轻腿部不适 )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眠相关腿部肌肉痉挛和睡眠相关磨牙等疾病也会干扰正常睡眠。
睡不醒:是怎么回事
是指无夜间睡眠受扰或夜间昼夜节律紊乱的前提下,以白天嗜睡为主诉的一类疾病。其中以发作性睡病为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白天过度思睡、伴或不伴猝倒发作、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发作性睡病的客观检查为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 -1 水平测定等。还有一些其他中枢性睡眠增多的睡眠障碍。
如果您有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的睡眠问题,要正确认识,及时就诊,解决睡眠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良好睡眠,健康生活。
来源 / 西安交大二附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