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泰市以 " 住有所居 " 为目标,以 " 突出目标任务,探索创新思路、强化服务理念、争取一流业绩、打造安居环境 " 的思路,以 " 小户型、低租金 " 为特点,以 " 社区化、品质化 " 为理念,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与未来社区、现代生活方式等统筹发展,加快完善以公租房、经适房和人才租赁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地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和人才居住环境。新泰市被评为省级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
三个强化完善保障房推进工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抓总,住建房管牵头,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参与的保障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单位职责,推进保障房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 9.27 亿元,建设完成保障性住房 32.4 万平方米,为 4983 户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为 380 名各类优秀人才解决了居住需求。
强化政策引领。印发《新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意见》《新泰市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以文件精神为引领,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有效推进了项目进展。印发《中共新泰市委办公室新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新泰市人才保障住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新泰市人才保障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指导新泰市人才保障性住房工作开展,为新泰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综合统筹保障性及人才住房涉及的土地、规划、审批许可、资金等要素,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办公会议,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加快审批效率,为部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批、好事快办,快速办齐各类手续,保障了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三个落实推动建设项目落地落实
抓存量促落实。围绕 " 减少政府投入、尽量多快好省、高效服务群众 " 的工作要求,本着 " 既拿地快、降低成本,又能够快速实施 " 的原则,在新汶城区南部和新泰城区西部,挖掘非居住存量旧厂房闲弃土地 55 亩,总投资 2.4 亿元,建设新汶国贸保障房小区和新兴保障房小区,共计建设楼宇 15 栋、总建筑面积 8.37 万平方米,安置困难群众、新市民、青年创业者 1148 户。
抓增量促落实。紧抓新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流程内容,以加快补齐租赁保障房短板、瞄准发展需求为重点,加快落实土地指标供应和新建项目建设。为吸引人才、筑巢引凤,在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生活便利的城区东部,规划建设了专家人才公寓,共新建楼宇 2 栋、111 套,在国贸小区挖掘存量房 434 套,在华能光电科技园和楼德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建设 70 套和 127 套,超额完成泰安市下达的任务。每套房都是精装修,各种生活设施齐全,拎包即可入住,解决了引进各类专家人才居住之忧,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抓 " 谋量 " 促落实。谋划为先,根据新泰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牵头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科学制定了发展规划,对城市发展和新市民、各类人才引进进行了超前预判,提前推进规划储备、土地指标供应和新建项目计划,实现新泰市租赁保障房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个把关全面提升市民居住品质
把好申请审批关。本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原则,通过房管 App 发布租赁公租保障房申请条件和要求,明确申请条件和流程。申请人可通过 " 指尖化 " 提交申请,对申请人的请求,部门一周内经过审查和公示后给予明确答复。大大减少了申请资料及办事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受到了社会和群众一致好评。
把好住房分配关。按照群众的申请时间,对建成交工的楼房,分期分批,通过公开公示、现场摇号的方式,及时分配到群众手里。摇号分配时,专门聘请市公证机构人员现场公证,市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现场监督,确保了租赁保障房分配公开透明,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把好居住品质关。按照租住优惠化、服务 " 保姆化 " 的工作要求,设定租金低于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 30%;在租赁保障房小区建立了专业化的物业服务公司,着力维护维修好水电气暖及小区基础设施等,管理好小区卫生、秩序,为居住群众提供了优质物业服务。
记者 : 王磊
通讯员 : 李英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