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 这首火遍网络的《声声慢》,是扬州清曲与民歌 " 混搭 ";闻名世界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扬州清曲;扬州自古风流地,郑板桥诗云," 千家养女先教曲 ",这教的便是扬州清曲。从古至今,扬州清曲究竟有多火?跟现代快报记者来一探究竟!
△扬州清曲 2024 新年演唱会
与民歌《茉莉花》同宗同源
扬州清曲是在扬州民歌的基础之上诞生的古典曲艺,起源于元代的 " 小唱 ",到了明代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扬州清曲真正兴旺还是在清代。随着历史的推移,扬州清曲这门丰富多彩且蕴含无限魅力的艺术保留了下来。作为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清曲至今回响在扬州的大街小巷。
" 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茉莉花》是闻名世界的江苏民歌,也是扬州市的市歌。" 很多人不知道,《茉莉花》与扬州清曲中最经典的曲牌《鲜花调》同根同源。" 广陵区文化馆馆长王婷告诉记者,早在 100 多年前,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就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据我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考证,《茉莉花》还是 " 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 ",而《茉莉花》与扬州清曲曲牌《鲜花调》同宗同源。
18 世纪末期,英国人约翰 · 巴罗在游历中国的过程中,将中国民歌《茉莉花》采用五线谱记谱,并翻译为英语歌词。后来,广泛在欧洲各国流传,陆续还有了法、德等更多版本。《茉莉花》优美的旋律,还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 嫁接 " 进了歌剧《图兰朵》中,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这也是第一首出现在西方歌剧中的中国音乐。
艺术团多数成员是 90 后、00 后
和许多传统艺术类似,扬州清曲传承也曾面临着人才梯队几近断档的局面。但是在传承单位广陵区文化馆的不断努力下,如今扬州清曲这棵大树,又发出了新枝。2022 年年底广陵区文化馆成立了扬州清曲青年艺术团,现有 20 多名成员,其中乐队 12 人,年龄最大的出生于 1988 年,最小的出生于 2004 年,绝大多数成员是 "90 后 ""00 后 "。
△范文焘在表演扬州清曲
范文焘不过 27 岁的年纪,却是有着 10 多年艺龄的 " 老戏骨 "。范文焘自小喜爱扬剧,2007 年如愿考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并跟随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唐麟童、孙爱民学习,后又跟随扬州清曲省级非遗传承人陶梅芳系统学习扬州清曲。
" 扬州清曲曲牌丰富,据统计有 140 多种,一开始,我们是从基础的小调《鲜花调》《八段锦》等学起。" 范文焘说,得益于扬剧功底,他学起来还算得心应手,便想尝试更难的曲牌。" 清曲传承学习的方式就是口传心授,而清曲曲牌又有着严格的调式和板式,多一板少一眼都不行。当时,陶老师一字一句、一腔一调地教,很有耐心、倾囊相授。" 提起那段学习时光,范文焘心怀感念,传承扬州清曲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悄然而生。
不只是演唱,范文焘还学习了伴奏乐器,一对玉箸,一盏瓦碟,在他手中上下翻飞。 " 蜻蜓点水、海底捞月、雨打芭蕉 …… 这些都是瓦碟的敲击方式。" 聊起清曲,范文焘的眼睛放着光。2018 年,范文焘成为了扬州清曲区级非遗传承人,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小几十个曲牌。
△扬州清曲代表江苏省赴武汉 2023 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
" 老曲唱新歌 " 扬州清曲焕发新生命
"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 最近,范文焘在瘦西湖五亭桥前演唱的扬州清曲版《上春山》在网上破圈走红,古老的扬州清曲艺术,遇上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也焕发出了全新生命力。
其实,这已不是扬州清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碰撞而走红 网络。2022 年,范文焘与民俗歌手史琪玮,用扬州清曲与民歌 " 混搭 " 的形式演绎了网络爆火的《声声慢》,收获了众多粉丝,他也将扬州清曲带上了央视《为爱而歌》节目。清澈的唱腔一字一句都渗透着地道的扬州味,古风融合清曲,让扬州清曲有了新的韵味。" 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清曲也可以很美,能够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范文焘说,他还利用短视频平台,拍视频、开直播,只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扬州的地方文化。
△扬州清曲青年乐队在表演中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 2024 年全省文化馆工作会议上,由广陵区文化馆申报的 " 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创新路径探析——以扬州清曲为例 " 被评为 2023 年全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 " 优秀案例 "。现在,扬州清曲的传承队伍不断扩大,左琴右书、广陵有盐和淮扬菜博物馆都设立了扬州清曲传承展示基地,扬州清曲艺术的传承创新与旅游资源得到深度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扬州清曲。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顾潇 韩秋
(广陵区文化馆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