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 29 日晚间报道,台湾知名作家、学者齐邦媛于 28 日凌晨去世,享年 100 岁。
△齐邦媛。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1924 年 2 月,齐邦媛生于辽宁,1943 年考入搬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哲学系,1 年后转入外文系,1947 年毕业后不久受聘台湾大学外文系任助教。1968 年,她赴美国深造,1969 年回台任中兴大学外文系主任。1988 年,齐邦媛从台湾大学退休。
齐邦媛生前学术著作、翻译作品、文学评论、散文随笔等身。她在 86 岁时完成的自传《巨流河》,从大陆东北写到台湾,以其亲身经历记录了大时代变迁,并在两岸收获大量读者。
29 日夜间,包括中时新闻网、联合新闻网等台媒率先报道了齐邦媛去世的消息。她生前服务的文学刊物发出悼文表示,齐邦媛对台湾当代文学的翻译、推广,贡献卓著。
席慕蓉忆 " 老师 " 齐邦媛:
她的一生是 " 巨流河 " 的一生
作为多年挚友,台湾诗人席慕蓉一直称齐邦媛为 " 老师 "。
29 日晚,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追忆,齐邦媛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就是 " 巨流河 " 的一生。
齐邦媛生前学术著作、翻译作品、文学评论、散文随笔等身,最为读者所知的是她在 80 多岁高龄时完成自传《巨流河》。这部 25 万字的回忆录于 2009 年出版,作品由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写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为两岸留下一部 " 至情至性的家族记忆史 "。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席慕蓉出版了多部诗集,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关注。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在席慕蓉位于阳明山的画室,齐邦媛和她通过共同好友介绍相识。" 对齐老师来说,那时的我是一个‘小学生’。"
这对年龄相差近 20 岁的挚友、" 师生 " 密切交往超过 30 年。" 我们之间聊过很多,也经常见面、通电话。" 在席慕蓉看来,齐邦媛是一位个性刚强的女性。
她回忆,齐邦媛生前长期居住在位于桃园龟山的养老住居长庚养生文化村,并在这里完成《巨流河》的写作。齐邦媛曾介绍,当初赴长庚养生文化村参观时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对方不理解一位 80 岁的老人膝下有子女,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人独居。司机还很同情她,陪着她看完文化村、再把她送回家。
" 可是那个司机不懂得,齐老师说的‘我已经 80 岁了,还有我自己的日子要过’的真正含义。" 席慕蓉认为,齐邦媛是希望在耄耋之年找到她 " 最后的书房 ",把《巨流河》写出来。
"《巨流河》写了她的一生,而且不仅仅是她的一生。原版书封面是一张抗战时期重庆被轰炸的红色照片。她写出了当时人们遭受的所有困苦和灾难,以及中国抗战历史。这里面还包括她自己的青春。" 席慕蓉说。
1924 年 2 月,齐邦媛生于辽宁,1943 年考入位于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哲学系,1 年后转入外文系,1947 年受聘台湾大学外文系任助教。1968 年,她赴美国深造,1969 年回台任中兴大学外文系主任。1988 年,齐邦媛从台湾大学退休。
" 我很尊敬齐老师。不论在文学上,还是生活上,她都是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学者、朋友、女性。" 席慕蓉认为,齐邦媛生前一直在写东西,并且写了很多文章推介年轻作家,她是希望把台湾的文学介绍给世界,让台湾文学达到更高境界。" 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为别人着想。到了人生最后,才用剩下的时间为自己写作。"
2023 年 11 月,席慕蓉最后一次接到齐邦媛的电话,她在电话中与席慕蓉表达告别之意。
" 她跟我说‘再见’,当时,我也明白了她的意思。" 席慕蓉说,齐邦媛年事已高,身体情况不允许太多人去打扰,她希望自己能够安静地休养,遂与朋友们告别。" 所以我也回答,好的,谢谢齐老师。"
来源 中国新闻社 澎湃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黄聪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