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谢互联网,催生了不少网红小景点。
蓝田杏花谷以及蓝田荞麦岭,应该都在此范畴。若不是在各种网络平台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叠加传播,那就都是藏在蓝田山沟沟里的两处普通农田,一处种杏的,一处种荞麦的。
但是,因为网络的加持文图视频的传播,这两处都成了网红小景点,尤其成了适合西安人田园休闲游的绝佳去处。三月看杏花,十月赏荞麦花海,成了不少城里人的选择。
时下刚过三月,又来了一场清明雨,杏花谷在 2024 年春天的繁华和喧嚣,算是告一段落了。
赶着杏花的尾巴巴,我在 3 月底的时候,半公半私地去了一趟杏花谷,在领略了春花美景和收获了一堆野菜之后,也略略生出些感想来。
二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蓝田杏花谷。
多年之前的一个周末,与亲朋驾车两辆就是奔着杏花谷去的,不成想根本就看不到进谷的路,堵车都堵到了 312 国道,而且迟迟不见向前挪动。最后一商量就别凑这个热闹了,转身去了别的地方。
然后,便是最近这次。导航去的是蓝田县华胥镇上许村的那片园子。
原以为杏花谷距离 312 国道不会太远,堵车都堵到国道上了能有多远。事实却证明我肤浅了,从 312 国道进去,起码还有五六公里的蜿蜒村道一路上坡再下坡。这也一定程度证明,周末的杏花谷,还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
最近这次不是周末,又是花期的尾巴,去往的车辆不多,从 312 国道拐进去之后一路畅通无阻,直到上下坡转换处的那个观景台。
有中年妇女拦车收费,每车 10 元,自称收的进村过路费,交了这个钱,收费条放在前挡风,就可以在村里道路畅通无阻,直抵杏园。
确实很快就到了杏园跟前,隔着车窗就能看到杏花在盘虬卧龙的树枝上摇曳着清香,甚至都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
然而,车却不能动了。下行入园的车,和上行离开的车,在村道上挤成了一疙瘩。一个村里的小伙在那气急败坏的指挥,又不是所有人所有车都听从配合,可能倒也不是故意不配合,而是那狭窄的村道上,想要错车掉头,着实难场。小伙指挥的还不明所以,要让刚下来的车掉头开回去,开回去开到哪,却又说不清。
开车的人动弹不得很是窝火,小伙指挥不动也很是恼火,嘴里便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然后便是声震杏花落的争吵。一边和开车的人吵着,一边又打电话和电话那头吵," 你们在上头倒是弄怂呢,把车都放下来是歘 xx 呢,没看村里路上还能进车不 ……" 从对话来看,电话那头,应该是景观台那里收钱放行的人。
三
实在看腾挪不开,小伙一边恼火着,一边干脆把把式不行的驾驶员赶下车,自己上去亲自操控挪移,有的给挪靠边,有的给掉个头。如此这般折腾二十多分钟后,总算可以谨小慎微地缓慢移动了。
后来我们进了园子,越走离村道越远,再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不再得知,小伙子和电话那头的人有没有在互骂之后见面了再干上一仗更是不得而知。看那火气,两人如果是在当面的话,肯定是干上了。
不得不说,这里的杏花着实好看,杏园深处的荠菜又丰盛又鲜嫩,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一拨一拨的野蒜,挖回来炒肉炒鸡蛋都是又爨又香,甚至不时还会遇到野鸡扑棱棱飞起,野兔突然从身前跑过,着实一幅悠然惬意的春日田园风光。
如果没有前面堵车吵架的插曲,绝对可以让人心旷神怡。
可是,正是有了前面的插曲,有了车辆通行管理的混乱,又遇维持秩序的村人的粗鲁,春日踏青的心情,多少还是会受到影响。
在满园杏花惹人醉的同时,一个农村网红景点的粗放和无序,与之相关的人的粗鄙和短视,也同步映照在春天的蓝天白云下。
这还是非周末,如果是周末车辆多,更不知道会混乱到啥程度,难怪周末车多的时候竟然能堵车堵到五六公里外的 312 国道。
四
回来后,便想起了蓝田的另一个网红田园景点——荞麦岭。
杏花谷和荞麦岭,一个在蓝田的东南山岭结合部,一个在蓝田的西北横岭岭区,虽然隔着一些距离分属不同的乡镇,但地形地貌却十分相似,都是沟壑纵横的黄土质丘陵。
同样的地理环境,同样的网红田园观光景点,结合去年 10 月的荞麦岭之行,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荞麦岭的旅游秩序,和杏花谷简直是云泥之别。
明显能看出,荞麦岭是做了系统规划的。
首先,观光道路比杏花谷的宽敞。即便路比较宽敞,也不会让自驾车进来,游人要么步行,要么可以乘坐景区电瓶车。即便是电瓶车,也只能单行不能交错,上行是上行的路,下行是另外一条路。
第二,这里设置了充分的停车空间。除了景区道路外的乡道边可以停,附近村民家的场院可以停,在一两公里外的灞河边,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占地五六亩的大型停车场。除了村民家的院落,其他地方停车还都是免费的。自驾的游客自然不必担心没地方停车。
如此以来,即便是周末,即便往来游客很多,整个景区的秩序,也都是竟然有序井井有条。
反观杏花谷,路窄也就罢了,车多却缺少有效管理和引导,说是单行道但经常就成了双行。并非自驾车都想往村里和杏园跟前挤,而是就近并没有合适的停车地。观景台哪里倒是设置了些许车位,但这个 " 些许 " 太少了——总共才十来个,够谁停呢?
总不能让大家都停在 312 国道上步行五六公里进去吧。先不说 312 国道本身就不能停车,就这来回十多公里,有几个人能走下来。
其实杏花谷并非不能在附近修一个大停车场,虽然岭区缺少平地,但这些黄土地其实很好做平整,几台挖掘机都要不了几天就能整出来。有了统一的停车场,再像荞麦岭那样开通单行电瓶车,最大的旅游秩序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也就不用一个大小伙子气急败坏地一边骂人一边还得帮忙给挪车。
也许杏花谷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嫌杏花的花期短一年也就热闹这么十来天觉得划不来这么大投入,也许本村的土地没有地方适合建停车场 …… 但是,怎么不想想,杏花开过了还有杏,大杏成熟了还能搞采摘游,一年两茬的田园游成气候了体验感更好了,还能像荞麦岭那样带动住宿餐饮业,还能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至于修建停车场的土地问题,可以让镇上来协调,可以和邻村做兑换,这样邻村村民在停车场卖个吃的喝的也能跟着沾个杏花光。
只要愿意动脑筋,问题一定有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现场看一看。蓝田杏花谷,不妨尽快到荞麦岭取取经。
期待贵谷变得越来越好,方不辜负那一树树的花,也方不辜负互联网时代带给你们的泼天富贵。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