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好问,谁人不知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提到白朴," 元曲四大家 " 之一的名声让他闻名后世,而他们之间,其实有一段深深的 " 父子情 "。4 月 2 日晚,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 3 届)小剧场昆剧《归途》在南京感动上演,4 月 3 日,该剧主创人员齐聚奇点书集,与戏剧爱好者们面对面,畅谈《归途》背后故事。
" 元好问是白朴的‘精神教父’ "
大幕拉开,笛声响起,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动荡的年代。
蒙军入寇,金国将亡,白华将幼子白朴托付给好友元好问。多年后,北方初定,即便有万般不舍,元好问都要将白朴送还到白华身边。一场带着悲伤的归家之旅由此开启。
相伴十年,白朴与元好问早已情同父子,他护他周全、悉心照料、教他学问;他承欢膝下,好学聪慧,弥补了家人不在的空缺。而作为叔叔,始终不能代替父亲的身份,元好问将白朴 " 推出去 ",希望孩子能在父爱中健康成长,殊不知少年郎早已下定决心,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路 ……
该剧在有限的时空把元好问和白朴的情感历程和人生经历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实现 " 还乡之路 "" 情感心路 "" 人生之路 " 的统一。" 这就是《归途》的内涵所在。" 该剧编剧华春兰说,《归途》所指向的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所面对的、所要走的路。
她说,在她读书期间,读到中国文学史就会被元好问和白朴这两位文学巨匠、这对养父子之间的相依情感所感动。" 元好问其实是白朴的精神教父,两位大家在动荡社会背景下的爱国之心和自然纯真的文学思想,让他们相互追随,一起奔向未来。今天,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把两位大家的故事付诸笔端,同时又由我最喜欢的剧团——江苏省昆剧院排演出来,算是圆了我一个多年来的心愿。" 华春兰说。
导演 & 演员,痛并快乐着
该剧的两位男主角,元好问与白朴,分别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四代优秀青年演员杨阳和第五代演员宋博凡扮演,舞台上的父子情深,深深打动着观众。
杨阳说,这部剧最核心的点在于一个 " 情 " 字,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昨天在舞台上,我听到博凡唱‘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也要陪你’,我的内心特别感动。" 杨阳说,那一刻他想到自己的女儿,虽然她才三岁,但某一天玩着玩着却对他说 " 爸爸长大了我要背你 ",就如同 " 犀牛的角刺穿了我 ",击溃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这也正是这部剧想表达的,经历了种种苦难,孩子终于成长起来,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归途’的深层内涵是指人生归宿,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杨阳说。
除了主演,杨阳也是该剧的导演,他分享幕后排练的过程 " 痛并快乐着 "。而编剧和导演则像是一对 " 欢喜冤家 ",每一次见面,带给编剧的几乎都是 " 修改、修改、再修改 ",可是当作品以更好的方式、近乎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时,他们又会 " 一笑泯恩仇 ",接着又开始憧憬下一次的合作。这种 " 相爱相杀 " 的合作关系本身就很有趣。
" 希望通过这部剧,能带给观众更多启发和感动。也希望这部剧就如同那个装着史书的包袱,通过小剧场的新形式,将昆剧代代相传,常演常新。" 杨阳说。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宋经纬 文 / 摄
(主办方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