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4-05
【热点】刷屏!西安这位小姐姐果然不一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连日来

西安导游王钰(网名 " 芥末 ")

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

半月谈、中国日报、工人日报等

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这位小姐姐有什么特别之处?

↓ ↓ ↓

这位身型小巧的年轻导游

常穿梭于华清宫与兵马俑等景点之间

向游客们讲解,颇受欢迎

" 很多人会说,兵马俑全部都是单眼皮。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确实是这样。你会发现,没有一尊是双眼皮。" 解答这个谜题,有两种说法 ……

" 咱们有一句话叫做:天塌了也有个子高的顶着呢!所以说即便经历过地震、倒塌,这尊跪射俑也没有被破坏,别的兵马俑在刚出土的时候都成了支离破碎的碎片,只有他是完好无损的。而且他的姿势是半跪着的,这就导致他只有一米二左右。"

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游客们记住了这件兵马俑博物馆的 " 幸运之星 "。

从兵马俑酷似关中人的脸型特色

到清一色的单眼皮之谜

从遵循 " 人体工程学 " 的铠甲设计

到兵马俑手掌上的事业线

甚至鞋底上的针眼

都在芥末生动的讲解中纷纷呈现

视频中的芥末常常表情严肃

她语气铿锵,引经据典

用网友的话来说

" 一个导游硬生生干成历史专家了 "

还有网友留言

" 本来想划走的

结果认真看了两遍 "

" 美貌与才华兼备,大开眼界 "

游客和网友的喜爱与期待

进一步激励着芥末深入研究历史

在她看来,导游就像是

连接传统文化和公众的桥梁

1998 年出生的芥末

是西安长安区人

本名王钰,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

她说,一开始报旅游专业

纯粹是觉得 " 有意思 "

可以有更多机会旅行

但后来,这件 " 有意思 " 的事

成为了她热爱的事业

也让她深入了解到

自己家乡悠久的历史

芥末 2020 年毕业

一开始做周边游导游

对讲解方面的要求不太高

之后,她又担任 " 地接导游 "

讲解与华清池、兵马俑等景点相关的

唐文化与秦文化

为此,她通过多种渠道

摄入专业知识

" 刚开始

大量看关于秦代、唐代的历史书

还有相关纪录片

以此为基础再延伸

比如通过秦去了解西汉 "

▲芥末平时爱看的书

2021 年

芥末接触到网上直播

由此进行线上讲解

她的账号名叫 " 西安导游芥末 "

目前已拥有近 350 万粉丝

为了讲得更好

她更加努力地补充历史知识

平时就爱看电视上各种讲坛类节目

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

有 16 个文件夹

记录了所有工作笔记与灵感来源

名为 " 兵马俑 " 的文件夹里

有 56 个文件

包含例如将军俑、一号坑、三棱箭

还有青铜剑等具体文物的知识

芥末还会设身处地地思考

游客可能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 " 为什么要修兵马俑?"

" 秦始皇陵为什么选址于骊山?"

并做好 " 备课 " 工作

▲芥末用手机记录的工作笔记与灵感来源

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

让芥末成为导游群体中

" 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

芥末说,在不少人的印象里

导游的讲解含金量不高

难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文化诉求

芥末说,自己想做 " 专家型导游 "

希望给游客提供更好的

文化体验和专业服务

懂得换位思考

善于站在游客角度答疑解惑

让芥末的讲解

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又不失灵动与活泼

芥末记得

一位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华侨女孩

在听了她的讲解后

为自己的血脉感到自豪

这让芥末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意义

" 我们来看兵马俑的意义是什么?"

芥末认为

看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还有文化传承背后的国家力量

"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才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此,每一个人

都认为自己是中华儿女

始终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芥末认为,导游不仅仅是一个工作

她是真正喜欢这个行业

能从中实现自我价值

" 外地游客如果能通过我的讲解

喜欢上了兵马俑,喜欢上了秦朝

或者喜欢上了西安的历史文化

我就觉得挺自豪的!"

来源 / 人民日报、西安发布

相关标签

人民日报 兵马俑 博物馆 中国日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