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4-07
血小板仅常人几百分之一!感染多种细菌真菌,女子变成“小紫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53 岁的张女士感染多种细菌及真菌,血小板急剧消耗,生命危在旦夕。经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推荐,患者家人联系到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韩旭东教授,转入三院重症医学科(ICU)抢救,凭着对患者生命至上的执着努力,张女士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出院,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康复及休息调养,张女士已经重获新生。

△患者重获新生

张女士曾行心脏双瓣置换手术,去年 10 月初,又因主动脉 A 型夹层在省内某三甲医院行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并支架象鼻手术(Sun's 手术),术后 2 个多月反复高热、痰多、气急,血培养、痰培养多次阳性。该院虽多次会诊,不断调整抗感染方案,但患者病情反复迁延,多次尝试脱离呼吸机均失败。12 月中旬,张女士病情持续加重——血培养阳性、全身皮肤密集出血点,血小板极低,其生命之火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随时可能彻底熄灭。

危急时刻,张女士家人紧急联系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会诊,并打算转上海治疗。张文宏教授同时也是南通三院感染病学部首席特聘专家,他在看过患者病情相关材料后建议:家属就不必舍近求远了,可以请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重症医学科(ICU)学科带头人韩旭东教授会诊。

在张文宏教授力荐下,张女士一家立即联系到韩旭东院长。在韩院长统筹协调和指导下,患者及时入住三院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ICU 副主任张素燕带领抢救团队迅速投入到病情分析和救治中。

入科时,患者精神极度萎靡,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心率快、高热,全身皮肤密集式淤点及大片散在淤斑,辅助检查提示血小板仅 1×10^9/L(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 100~300×10^9/L),血培养提示多种耐药细菌及真菌。

△全身皮肤密集出血点

" 根据检查结果及病情表现进一步分析,患者脓毒血症致病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合并感染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呈现持续的念珠菌血症状态,同时引发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且生物膜(biofilm)形成;而严重血小板减少则考虑因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异常消耗所致,也就是脓毒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韩旭东表示。

诊断明确后,优化调整抗真菌及抗感染治疗策略、拔除原有置管并经左腋静脉重新置管、积极申请血小板、加强机械通气、导泻通便、全身支持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迅速跟进,与此同时,抢救团队深知,患者脓毒症后血小板急剧消耗,如果仍然延续原有治疗不作出改变,张女士将救治无望,所以必须要打断这一恶性循环。于是,在积极抗感染、全身支持的同时,团队大胆启用了小剂量抗凝治疗。

考虑到患者之前在外院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肝素,为避免血小板减少为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抢救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选择小剂量阿加曲班(argatroban)——这一新型抗凝药持续静脉微泵。

阿加曲班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分子量小、半衰期时间短,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可通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控制药物的抗凝水平,一旦发生出血,可立即停药,停药后 APTT 在 2 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此外,药物不干扰血小板功能,还可调节内皮细胞功能,下调各种导致炎症和血栓的细胞因子——小剂量抗凝同时申请血小板,以避免血小板进一步消耗、预防微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皮肤瘀点瘀斑明显淡化好转

在韩旭东院长、张素燕主任带领下,抢救团队稳扎稳打,全力以赴。半个月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体温下降、全身皮肤淤点淤斑明显淡化、血小板逐步回升、感染指标逐步下降,多次血培养转阴,逐步开始呼吸功能及肢体康复锻炼;又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护理,张女士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通讯员 徐俊贤 王晨光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严君臣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韩旭 张文宏 上海 传染病 学科带头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