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离开人世时,要把什么留给身后的世界?思考这一问题的主体,不再局限于病房里的老人,在中华遗嘱库至今登记的约 31 万份遗嘱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下了遗嘱。
今年 3 月,中华遗嘱库发布 2023 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过去 5 年订立遗嘱的 "90 后 " 人数上涨 11.2 倍;从 2020 年到 2023 年,订立遗嘱的 "00 后 " 从 104 人上涨至 167 人。不涉及房产、存款,年轻人写下他们独特的 " 遗愿清单 "……
最年轻遗嘱订立者年仅 17 岁
" 从立遗嘱客群来看,近些年来很大一个变化是,年轻人对立遗嘱的接受度明显增加。" 中华遗嘱库资深咨询专家刘千在接受成都商报 -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在他记忆里,自遗嘱库 2013 年成立至今,订立遗嘱的主力军以 60 岁 -70 岁人群为主,但似乎从 2017 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提前立遗嘱的打算。
刘千告诉记者,尤其在过去 5 年,遗嘱订立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白皮书》数据,订立遗嘱者平均年龄从 2018 年的 77.43 岁降至 2023 年的 67.82 岁。《白皮书》数据表明,从 2017 年到 2023 年,"80 后 " 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 21.5 倍;"90 后 " 订立遗嘱人数上涨了 11.2 倍。
从业生涯里,刘千服务过最年轻的遗嘱订立者,是去年一名年仅 21 岁的 "00 后 " 大一学生。他是在网络上拥有不少粉丝的美妆博主,之所以想到要提前立遗嘱,是因为这名大学生在去年 9 月前往西班牙留学,考虑到需要多次远距离飞行以及担心海外生活发生意外,就有了订立遗嘱的想法。" 他希望自己的所有遗产都留给母亲。" 刘千告诉记者,这名 "00 后 " 遗嘱订立者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名存实亡,加之对父亲的不满和对母亲的牵挂,因此孩子希望,如有意外,将所有财产留给母亲。
在中华遗嘱库中心,订立遗嘱的 "00 后 " 不在少数。《白皮书》统计表明,2020 年 -2023 年,订立遗嘱的 "00 后 " 从 104 人上涨至 167 人,3 年增长率达 24.62%。另据刘千透露,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中华遗嘱库最年轻的遗嘱订立人年仅 17 岁。
游戏账号、宠物照顾等成最大牵挂
年轻群体订立遗嘱,在过去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传统观念认为,立遗嘱是老年人或人们患病时才会产生的需求。但随着理念更新,立遗嘱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年轻人为什么想立遗嘱?刘千在接待年轻遗嘱订立者时,往往也会询问同样的问题:" 年轻人立遗嘱最常见的开场白,就是自己看见、听见很多发生在身边的意外情况,所以想提前订立遗嘱,防范风险的发生。" 在刘千看来,和老一辈订立遗嘱时看中对实际私有财富的划分不同,年轻人的遗嘱分配往往别出心裁——或是对自己百万网络账号的处置,或是对自己虚拟货币的继承,或是对饲养宠物的继续照顾 ……
刘千就曾接触过一份 " 特殊 " 的遗嘱申请。2023 年年初,一名 "90 后 " 博主联系上中华遗嘱库,希望将自己账户内价值 300 万元的虚拟财产留给父母继承,而自己百万粉丝的互联网账号则交由好友运营。无独有偶,另一名 "95 后 " 遗产订立者,将自己身后照顾加菲猫写入了自己的 " 遗愿清单 "。刘千称,这名年轻的遗产订立者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加菲猫,但其父母却不支持他养猫。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加菲猫寄养在朋友家,拜托朋友照顾。前不久,这名年轻的遗产订立者来到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委托朋友为自己的遗产管理人,待自己离世后,让朋友利用自己的遗产照顾好小猫。
《白皮书》统计显示,在年轻群体的遗嘱中,对虚拟财产的处置越来越多,包括各类社交平台账号、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中华遗嘱库共计收到 488 份内容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
实际上,将遗产留给宠物管理者的并非只有年轻人。据中华遗嘱库今年 1 月发布的 "2023 年十大经典案例 " 记载,家住上海的刘阿姨(化名)原本订好了遗嘱,欲将名下 3 套房产留给 3 名子女。但在刘阿姨后续生病治疗中,3 个子女没来探望,也未尽赡养义务。平日里,刘阿姨和宠物相伴。于是,刘阿姨便更改遗嘱,将名下全部房产捐赠给一家宠物医院,希望宠物医院能在自己百年后照顾好自己的宠物。
一部电影引发女性立遗嘱高峰
2023 年 6 月,犯罪悬疑电影《消失的她》在国内上映,讲述了男主角何非的妻子李木子,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离奇消失,失踪多天后一个陌生女人突然闯入,并坚称是何非的妻子,从而牵扯出一个惊天大案。
" 这部电影引起了社会连锁反应,更多未婚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恋爱状态和身后事。" 刘千告诉记者,他记得自该影片上映后,前来遗嘱库咨询立遗嘱的未婚女性数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过去未婚女性更多是提防他人在情感上的欺骗,现在更多独立女性会考虑财产欺骗,甚至是人身安全问题。"
《白皮书》统计表明,从 2017 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共有 2077 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高达 69.86%,男性占比仅为 30.14%。
《白皮书》数据显示,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的群体中,以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为主,占比分别为 38.18%、46.56%。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也是未婚者中订立遗嘱的 " 主力军 "。
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的主要原因,有 44.63% 是为了照顾父母,另有 29.06% 是为了防止财产下落不明。这一现象在刘千看来:"20 岁至 30 岁立遗嘱的群体中,未婚独立女性占比提高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独立意识觉醒,希望能按照自己意愿分配财产。"
新闻观察:" 立遗嘱是为了传承爱 "
" 和人们想象的不同,宣读遗嘱的现场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后代为争夺遗产大打出手。" 作为一名遗嘱库工作人员,刘千告诉记者,在宣读遗嘱后,他们很少遇到认为遗产分配不均而大闹的情况,大多数遗嘱订立者的后代都会有效执行遗嘱。在刘千看来,这正是遗嘱存在的最大价值——化解不必要的家庭纠纷,让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
但每一块蛋糕都无法做到绝对平等分配。刘千也曾服务过一位老人,在过世后其两个儿子不满老人的遗嘱分配,双方都认为老人厚此薄彼。
" 大概是预想到了这样的结果,老人生前拍摄了‘幸福录像’,视频中老人讲述了自己分配遗产的纠结和初心,寄语兄弟俩和睦相处。" 刘千表示,原本不和睦的兄弟俩在看完老人留下的视频后,欣然接受了遗嘱分配。
对一些年轻人而言,立遗嘱成了爱意的表达。刘千称,2023 年国庆假期后,一名 "90 后 " 小伙子前来咨询立遗嘱事项。他希望能在这一年的 10 月 25 日前拿到遗嘱证。原来,那天正是他女朋友的生日,他希望将自己的遗嘱送给对方作为生日礼物,并在当天向其求婚。
刘千告诉记者,这名年轻人的遗产实际并不多,遗嘱内容主要涉及多个互联网平台的个人账号,但在刘千看来,这是小伙子对女友爱意和诚意的另一种表达。
据刘千介绍,中华遗嘱库曾先后发起幸福留言卡、幸福录像等,目的是让订立遗嘱者能同时有机会把最想说的话分享给特定的人。去年一对耄耋夫妻前来订立遗嘱,老爷爷在幸福留言卡中,将平日里不曾对老伴说出口的爱意写入了卡片。
" 老太太意外地看到了这张留言卡,文字里老爷爷说起了这辈子对老伴的感谢,并在结尾处写了‘我爱你’,当时老太太哭得泣不成声。"
刘千告诉记者,这样感人的画面在遗嘱库的工作间里时常上演。数据统计,2018 年 3 月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全国保管的幸福留言卡已超 5 万份,留言卡的内容或许与财富无关,却写满了对家人最真挚的情感。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