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在看世界名画时,作为艺术 " 门外汉 ",我们总是看不出什么特别的门道?近日,由长江新世纪策划、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90 后人文科普作家吕宸的艺术科普新作《停下别动,放大看》,以艺术史为切口,用新潮诙谐的语言,从大众感兴趣的视角详解了近 120 件艺术品中不为人知的 100 多个细节,揭秘了 15 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与艺术成就。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人称 " 腰老师 " 和 " 腰派艺术代表 " 的吕宸与青年戏剧导演领军人物丁一滕一起,从艺术与戏剧的跨界视角进行了一次有趣且生动的 " 学术碰撞 "。
科普短视频不能失去科研严谨性
吕宸,人称 " 腰老师 ",北京大学西方美术史硕士。他于 2020 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创作人文科普内容,抖音粉丝数达 315 万,短视频累计获赞高达 4500 多万。2021 年他成为抖音艺术推广官,被网友戏称为 " 艺术史表演艺术家 ",科普视频因为口头禅 " 吆—— " 又被网友戏为 " 腰派科普 ",他也因此成为 " 腰老师 "。
吕宸和丁一滕都是学术型的创作者,当主持人问及各自对短视频盛行的态度时,吕宸说:" 创作短视频时,你可以去科普,但是你不能失去你本身科研的严谨性,它是你在科研领域锻炼出来的、你的被动技能,你不可以丢掉它。"
吕宸透露,自己最近在短视频里新加了一个系列,为了给大家看最清楚的图和最一手的原材料。因为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检索是有壁垒的,且学习成本非常高,那些高清图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在网上一下子能搜得到。大部分日常中见不到的高清图像都是他通过自己这些年所在领域的资源去联系各博物馆获得的。也因此有了《停下别动,放大看》这本书。
丁一滕导演认为自己一直所致力的剧场艺术就是在和短视频进行博弈,整体而言,电影、电视剧,包括剧场的影响力都不如短视频,所以他的观点是要向短视频学习,去分析它,然后结合自己的方式影响被短视频影响的观众。
流量与金主面前不要失去自我
作为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因素," 流量 " 几乎已经等同于 " 金钱 "。当主持人问及两位嘉宾与 " 甲方爸爸 " 的关系怎样时,两位的观点不约而同地一致。
吕宸说:" 我以前在北京大学做摄影学会会长时,跟当时的同学一直遵循着一个思想——当你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为谁创作,如果是为自己,这件事你怎么来都行。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是为了别人而创作,你需要满足别人,那可能就是你在这条路上走出去的第一步。然后在你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之后,你翻回头又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可能才是一个‘见山又是山,又见山又是山’的水平。我觉得我最看重我自己,但是‘自己’是打引号的,因为我现在做的作品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妥协,或者说我已经愿意跟大众和观众好好地进行一种交流,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很好了,我觉得这些很重要,就不能失去自我。"
丁一滕十分赞同吕宸的说法,他说:" 我觉得更多的是还要在坚守,当真有大资本向你涌来的时候,你要坚定的是自己的风格,不要丢失自己。我非常乐意为内容服务、为观众服务,只要不侵犯我的底线。"
AI 的重要性远低于摄影时代来临的重要性
对于 AI 图像,吕宸指出,摄影让图像制作成本变低了一次,AI 让图像制作成本变得极低,但是它依然是在变低的维度上,而不是转化方向。AI 的重要性远低于摄影时代来临的重要性,不太容易成为一个影响整个领域的环境。
丁一滕则表示,剧场是典型的活人的艺术,自己一直在做多样尝试。过去 10 年间戏剧舞台盛行借用多媒体视频的手段去表达,直到人们发现用得太多了,多媒体也并没有真正为本质服务,于是又转向 " 去视频化 " 的风格。至于如何把 AI 或者这些技术融到剧场当中,要琢磨,更要冷静。毕竟剧场的一切都是为了精神服务,为了表达服务。
来源 贵阳晚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