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 30 日 15 时 30 分,近一万四千名球迷涌入了陕西省体育场,现场观看西安崇德荣海 VS 陕西联合的比赛。已经沉寂了许久的 " 圣朱雀 ",在这一刻焕发出了光彩夺目的 " 第二春 "。
▲陕西省体看台上的球迷(图:陕西阳光网)
尽管只是一场乙级联赛,但对陕西球迷而言,只要能在家门口看到子弟兵的表现,他们从来不在意比赛的水平,大家甚至全盘接受了球场近乎苛刻、乃至已经超出了中超级别的安保强度——不让敲锣打鼓、不让摇旗、不让打横幅、不让玩人浪 ...... 这都不是事儿。我们只知道:时隔一年多,终于又能在 " 圣朱雀 " 看球了;时隔二十年,终于又在中国职业足球的赛场上迎来 " 陕西德比 " 了。风水轮流转,这一笔命运的馈赠来得是如此慷慨,还要啥自行车啊?
然而过了还不到半个月,这场泼天的富贵,广大陕西球迷们还没来得及接稳,就已开始远去。
1
4 月 11 日,所有还沉浸在 " 终于又能在省体看球了 " 美梦中的陕西球迷们,都被突如其来的一记闷棍打醒了。大家突然发现:" 陕西 "、" 省体 "、" 足球 "、" 职业联赛 " 这几个简单的概念,始终难以串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当夜,西安崇德荣海俱乐部发布了一则公告,大倒苦水称在主场陕西省体育场比赛的 " 单场开销近百万 ",自己和同城球队均无力承担,俱乐部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外界能伸出援手,协助解决主场问题。
▲西安崇德荣海发布的公告(图:中丙联赛公众号)
这份公告中没明确说那个 " 同城球队 " 是谁,但大家心里都有数:就是另一支参加 2024 年中乙联赛的陕西球队陕西联合。2023 年 3 月底,之前参加中甲联赛的陕西长安竞技由于资金链断裂未能获得当年职业联赛的准入资格,无奈解散。在 " 陕西需要一支职业球队 " 的呼声中,新生的 " 陕西联合 " 应运而生,经历了重组、买壳、注册、更名等一系列波折后,通过全新的 " 会员制 " 打造出了一支血脉纯正的陕西球队,并迅速升入中乙。
新赛季前几轮,陕西联合的主场观赛人数均在五位数以上,上座率不要说在中乙,甚至超过了不少中超球队。然而,即使是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并且借助会员年费筹集到了不小的一笔资金,省体高昂的场租费、安保费等场地开销之于这支年轻的球队仍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小本经营的崇德荣海更加举步维艰,也不难想象了。
▲ 2024 年 3 月 30 日,西安崇德荣海 VS 陕西联合的中乙联赛(图:b 站)
如果说省体严苛的安保只是导火索,那么崇德荣海的这一纸公告就是点燃引线的一把火。4 月 11 日的深夜,球迷们一边在悲哀中缅怀着近三十年间陕西足坛的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一边把怒火烧向了省体、安保公司、主管部门甚至是中国足协——哪怕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者不久前刚刚 " 进去 "。
陕西足球,再一次在命运的岔路口徘徊。
2
陕西足球职业化三十年,球迷们经历了无数的天堂地狱一瞬间,几乎个个都被无休止的悲欢离合蹂躏成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但凡球队遇到问题,之前这片土地、这个领域里发生过的所有事情,都要被拎出来过一遍,然后,不厌其烦地重复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一长串质问,大家一起陷入沉思。
▲陕西省体育场(图:网络)
可能有些局外人会觉得很奇怪,一个叫 " 陕西省体育场 ",一个叫 " 陕西联合足球俱乐部 ",名字都带 " 陕西 ",陕西人的球队在陕西人的球场里踢球,为啥这账还要算的这么清楚?
没错,就是要算得这么清楚。
在大众的心目中,陕西省体育场虽然长期作为国力、浐灞、长安竞技等陕西球队的主场为人所熟知,但是它的所有权和土地产权却不在任何一家俱乐部手中,而是隶属于陕西省体育局。也就是说尽管陕西球队一直以来都是在省体打比赛,但是他们并没有体育场的运营权,所以每在省体踢一场球,球队都必须缴纳场租费和安保费。再加上由于某些历史原因,省体承办比赛的级别虽然只是中乙,收费上却是丝毫不含糊,据网上爆料:省体不仅场地租赁费用高昂,其指定的安保公司服务费用也让人咋舌,几乎都是跟中超看齐的。
▲陕西联合在省体打了两场主场比赛,花费 235 万元(图:网络)
昨天我和一位球迷朋友聊起陕西联合和西安崇德荣海因为无力支付高额的场租与安保费用而不得不外迁主场这件事,他在用一串 " 国骂 " 问候了省体和相关部门后给我发了一张聊天截图,内容是疑似某陕西球迷向陕西联合董事长黄盛华询问陕西联合在省体踢两场比赛所产生的花销,得到的回复是 " 共 235(万)左右 ",平均下来一场将近 120 万。这样一来,按今年中乙的赛程安排,陕西联合共有 10 个主场(9 场联赛 + 一场足协杯),相当于需要交纳八位数的 " 租子 ",才有在 " 自家主场 " 踢球的资格。
而作为对比,中超的北京国安,作为中国足坛老牌豪强,又在 " 皇城根 " 脚下,工体一场下来租金和安保费总和也不过 100 万元。现在陕西球队离中超还远,球场收费倒是已经抢先一步达到 " 中超领先水平 " 了。
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事实上这才是足坛的常态,不只陕西联合和西安崇德荣海,世界上大部分球队其实都没有自己主场的所有权。所以,除了个别土豪之外,大家基本都要从自己的收入里拿一部分来 " 上贡 " 给球场。
国安这样根基扎实深厚、有票房保证的中超豪门尚且都做不到眼皮不眨一下就拿出来 100 万,这笔钱对陕西竞技和西安崇德荣海这种低级联赛的小球队,自然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3
陕西联合新赛季中乙的球票价格分为 50 元、80 元和 110 元三个档位,按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场陕西德比的上座人数来算,即使这近一万四千人买的全是 110 元的票,总收入也不过 150 万元,然后光场租和安保费就要花 120 万,也就是说门票收入的 80% 全都被省体 " 抽成 " 了,这样的比例显然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更何况,场内的一万多球迷中,相当一部分买的还是 50 元和 80 元的球票,甚至还有一部分赠票。因此可以断言:陕西联合的门票收入,是无法支撑得起在省体长期作赛的。
▲陕西联合 2024 赛季出征仪式(图:西安新闻网)
这样一来,为了维持陕西足球的血脉,避免之前反复上演的资金短缺导致球队解散的悲剧再度重演,两家陕西球队也只能选择丢卒保车,暂时放弃省体主场。
目前,陕西联合已确定本赛季剩余主场比赛移师至价格更 " 亲民 " 的渭南市体育中心。而西安崇德荣海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队名里的 " 西安 " 两个字变成了球队沉重的枷锁,由于政策问题无法离开西安的他们,已经把 4 月 15 日对阵海门珂缔缘的场地改为西安奥体中心,并空场比赛。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中乙联赛本身关注度就低,转播费用跟中超没法比,崇德荣海又不具备陕西联合庞大的球迷基数,就算正常开放入场,能有多少球迷买票都是疑问。何况按规则,哪怕只有一个球迷进场,都得交安保费,之于崇德荣海这种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小俱乐部,放球迷进场看球,最后很大概率是赔本买卖。
▲西安崇德荣海公告 4 月 15 日的比赛空场进行
(图:西安崇德荣海足球俱乐部公众号)
关门比赛倒确实是可以省下一笔钱,但长远的影响会怎样想想还是让人头大:现场球迷是一支球队、一个联赛乃至整个足球运动发展的根基,空场流失的不仅仅是球迷,对于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潜在赞助商而言,又有谁会有兴趣砸钱支持一支现场空无观众的球队呢?
因为没钱,所以不放球迷进场;而不放球迷进场,就会更没钱。一个恶性的死结就这么形成了。
4
爱情是酒,婚姻是醋。在经历了几个月美好的 " 足球初恋爱 " 之后,陕西球迷们也和 " 网恋奔现 " 的情侣一样,不得不开始面对 " 结婚 " 后的各种瓶瓶罐罐、柴米油盐。
陕西球迷们往往只会从 " 感性 " 层次去看待球队的危机,但如果静下心来从 " 理性 " 角度出发,就会理解两支陕西球队所面临的困境:足球是世界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体育运动,球队和企业本质上是一样的,背后都需要靠资本来支撑。从国力到安馨园,从浐灞到长安竞技,三十年间,陕西足球反复陷入类似的泥沼,实际上就是忽视了市场的运作,而只是靠着 " 爱 " 在发电。这种泛滥的 " 情怀 ",即使它几乎震撼了所有人,让无数大 V 在网上发文,大声疾呼 " 救救陕西足球 "、" 西安不能没有职业球队 "、" 中国足球欠陕西一支中超队伍 "...... 终究都只是虚无缥缈的自我感动,没法当饭吃。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
崇德荣海的主场暂定于此(图:网络)
球迷更多只是从情怀出发去看待这样的事情,但却往往忽略了足球的本质其实是商业和资本运作。一场球赛的性质,顶天不过定义为 " 具有城市公共活动属性的商业体育活动 "。一场处于低级别的中乙联赛,其商业属性得不到保障,自然就无法支撑起公共属性。
陕西联合的会员制度,在多数人眼里是一种 " 大胆而有效 " 的创新,但现代足球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它的商业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使之于新成立的陕西联合因其新颖的 " 会员制 ",或许公共属性会短暂占据上风,但随着球队的不断发展,它的商业价值终究会回到主导地位。到那时候,普通球迷和职业商人为主的球队高层是否还能保持愉快共处,就很难说了。
困扰陕西足球几十年的问题,球迷们固然可以抱怨 " 政府不重视 "、" 本地企业不愿扶持 ",但从理论上说,政府和企业也并没有一定要重视或扶持陕西足球的理由。更何况受限于中乙联赛的规模与知名度,陕西虽然坐拥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坚实的球迷基础,但足球的市场规模其实是极为有限的——政府没有兴趣,有点实力的赞助商也不认可低级别联赛的影响力不愿入局,只靠球迷的支持,是养不起一支球队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崇德荣海深夜这一波 " 诉苦 ",也算是在很多陕西球迷的面前直接撕碎了那些虚幻的美好,告诉我们:不要抱太过不切实际的幻想,陕西足球很难在短时间内立刻开花结果,能保留住这一丝微弱的火种,就已经是现阶段最大的成功。我们所要做的,也就是保持最起码的耐心而已。
2012 年带着浐灞南下贵阳的戴秀丽,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成了陕西足球的公敌,常年活在陕西球迷的咒骂声中。如今设身处地想一想,大家或许是真的误会戴老板了,很多事情,真的不是她能左右得了的。
陕西足球的春天仍然遥远,但至少,最难熬的寒冬已经过去了。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