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萝卜刀 " 到 " 盘手串 "~
最近,新的一阵游戏风玩 " 烟卡 " 刮进了小学生们的校园里,这种新游戏引起了很多争议,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微博话题截图
烟卡是什么?又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你家小学生有没有在玩?
" 烟卡 " 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小孩们把各种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 烟卡 " 从哪里来?
路上、垃圾桶,一切能捡到烟盒的地方或向抽烟的家人索要,甚至在部分校园周边的商店就能买到烟卡,在网上也同样可以轻易购买。
▲某学校周边商店摆放的 " 烟卡 " 商品
小孩们会根据香烟价格,将 " 烟卡 " 分为不同等级,一些孩子已经熟知香烟的 " 档次 " 和价格,谁拥有的卡多且贵谁就有炫耀的资本,一些学生拍 " 烟卡 " 上瘾以至于沉迷其中,甚至脱离了游戏层面。
▲一学生向记者展示 " 烟卡 " 怎么叠的
关于 " 烟卡 " 的盛行网友们看法不一
一部分网友认为:即使小学生们只把 " 烟卡 " 作为游戏道具,但在玩的过程中,却加深了对烟草品牌的认识,相当于变相做香烟广告,培养 " 烟民 "。此外,在 " 烟卡 " 游戏中,一方会先进行 " 押注 ",具有赌博性质。由于 " 烟卡 " 存在高低档之分,也会让孩子们养成攀比之风。另外有的孩子为了找 " 烟牌 " 去翻垃圾桶、吸 " 二手烟 ",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玩 " 烟卡 ",不必紧张兮兮。孩子不会因为玩 " 烟卡 " 偷偷抽烟,售卖香烟的地方都明确规定," 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 ",而且 " 烟卡 " 并非新的游戏,与很多 "70 后 ""80 后 " 童年记忆中的扇洋画、拍三角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童年游戏对人的成长有深远影响,很多人成年后还会记得童年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情绪体验。
其实关于 " 烟卡 ",与其讨论小朋友该不该玩 " 烟卡 ",不如说这是给家长和老师们出的一道难题,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认识 " 烟卡 "?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玩耍,在游戏中成长。孩子们因游戏产生的 " 出格行为 ",我们很容易就归结于游戏本身,不能只看到 " 烟卡 " 的 " 问题 ",更应该关注 " 人 "。一味地顺着孩子、一味地禁止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孩子们需要更温和的方式去认识 " 烟卡 "。成年人应该耐下性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向他们告知风险,与他们商讨游戏规则。
比如,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培养,告诉孩子不能去翻垃圾箱,捡拾丢在垃圾堆里的烟盒等。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吸烟的危害,教育孩子不能为了 " 烟卡 " 而去买烟。
▲呼吁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部方面重视课外活动设计,引导孩子们参与更有意义和乐趣的课外活动。图为小朋友正在参与工艺品制作游戏(资料图)。图 / 新华社
另一方面,我国法律明确表明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 烟卡 " 是从烟盒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社会各界尤其是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对学校周边及线上平台出售 " 烟卡 " 或香烟的商户进行全面排查,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这些商品。
其实,无论是电子游戏还是实体游戏,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取决于如何合理引导和适度参与。不能因儿童群体中每兴起一种玩具,就开始焦虑恐慌,过度矫正,当然也不可放权亦放责,对于游戏中有弊的一面放任不管,围堵不如疏通,积极地对孩子加以正面引导才是正确的方式。
来源 人民教育、新京报、 央视网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