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扁桃体
大部分家长的问题都很一致:
扁桃体是不是需要切除
在询问了西安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后
今天给大家来科普一下
这个扁桃体
切还是不切?
什么是扁桃体
我们常说的扁桃体医学上叫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一般张口即可看到,是咽部淋巴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桃体在儿童期有一定局部免疫功能,因此儿童期的扁桃体也会相对大一些,但是随着生长发育,它的免疫功能会慢慢地减弱,组织也会缓慢萎缩。人体除了扁桃体这一个局部免疫器官,还有一些全身的免疫器官,比如胸腺或脾脏等。
哪些情况需要切除扁桃体
PART.01
反复扁桃体感染
2019 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临床实践指南做了更新。
对于 1 年内明确的扁桃体感染发作超过 7 次,或过去 2 年每年发作超过 5 次,或过去 3 年每年发作超过 3 次,这种频次的扁桃体感染建议手术切除。
当然如果部分孩子的感染次数没有达到上述程度,但每次症状都很严重,比如引发扁桃体周围脓肿、高热惊厥等,建议尽早手术。
PART.02
扁桃体肥大引发呼吸障碍
儿童扁桃体均相对较大,如果不引起功能障碍时不需要处置,但如果肥大程度达到Ⅲ ° 及以上、导致咽腔明显狭窄,引起打鼾、张口呼吸建议手术切除;在部分需要同时行腺样体切除的患儿,Ⅱ ° 肥大的扁桃体也建议同期切除,避免发生代偿性肥大行二次手术。
PART.03
病灶型扁桃体
由于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部分免疫性疾病和扁桃体关系密切,比如风湿热、免疫性肾病、银屑病、心肌炎等,当上述疾病通过常规内科手段不能有效控制时,建议行扁桃体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引起免疫力下降?
首先,正常的扁桃体有免疫作用,但医生切除的一定是不正常的扁桃体。扁桃体一旦反复感染,说明其免疫功能已被破坏,不光起不到 " 免疫哨兵 " 的作用,还很可能成为 " 免疫叛徒 "。
另外,人体有多种免疫机制,扁桃体不是唯一的免疫组织。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 1 个月内,患儿的免疫功能稍有下降,但此后会逐渐恢复,一般三个月恢复正常。
所以,扁桃体是否需要切除,应该由医生进行评估,做出一个合适的综合判断。
扁桃体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扁桃体切除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常规手术,随着诊疗水平和手术设备的发展进步,并发症已经明显减少,但作为外科手术仍有出现并发症风险:
出血
约有 2% — 3% 的患儿术后会出现扁桃体出血,常发生在术后 24 小时以内和术后 5 — 7 天这两个时间段,这是扁桃体术后再次急诊入院或二次手术的最常见原因。
护理方法:术后安抚患儿,避免过度哭闹牵拉伤口;遵医嘱进食,避免不当饮食刺激伤口;注意观察口腔分泌物颜色,如果持续活动性出血需要尽快联系医生。
感染
手术创面位于嘴里,进食、吞咽、说话都会刺激伤口,可能会出现疼痛、发烧等表现。
护理方法:鼓励餐前餐后多漱口,保持创面清洁,疼痛严重和发烧时可以口服布洛芬对症治疗,仅少数病人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恶心、呕吐、干燥、咽部异物感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大部分会随着伤口的稳定自愈或改善。
目前西安市儿童医院的扁桃体切除手术均采用 " 全身麻醉下内镜辅助的等离子切除 " 技术,具有 " 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 " 的优势,一般仅需 10 余分钟即可完成。手术多为日间手术,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居家护理。
来源 / 西安市儿童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