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无锡 2024-04-30
这条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无锡老街,还有多少人记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未必听过这条老街

——

硕放的墙门老街

没有什么名人故居

也不是什么历史见证

一些老房子

一条不宽的路

一些不愿意搬离的老人

沉淀着不少回忆

清朝嘉庆年间,一余氏徽商在此建造了一座当铺,从此小镇商埠开始密集,与外界的交往逐步密切,不断兴旺终成墙门老街。

墙门老街旁的民居

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建筑风格

私房弄堂

静静守着时光的流逝

老人们聊着天

孩子们咿咿呀呀追逐打闹

午时的炊烟袅袅升起

烟火气十足

墙边绿色的装饰条

是用绿色的玻璃渣

掺杂少量茶色、透明玻璃渣做的

以前装修没那么多花头精

全靠自己想办法

收集各种颜色的玻璃瓶

还要费不少力气呢

老街上的浴室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妈妈带去大澡堂

和小伙伴 " 坦诚相见 "?

◆◆

杨和尚

◆◆

杨和尚羊肉馆是老杨家祖传的

由先祖杨三庆代代相传

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解放前

这里的羊肉

就有专人用荷叶包扎

通过沪宁铁路、运河水道销往外地

◆◆

无明矾油条

◆◆

老街虽然不长,做早餐的铺子倒是有好几家,这家无明矾油条是做的最早的,掰着手指头数一数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本来是为附近厂里上班的工人服务的,现在很多工厂搬迁了,早餐店的生意也淡了不少。

店里这种煤球炉子现在也很少见啦,记得以前外婆每天一早就用这种炉子烧水,每周还会有卖蜂窝煤的人力板车路过家门口。想想也才过去 20 多年,却已经仿佛隔世。

靠着炉子取暖的三花

店里的豆浆味道很浓

有一点儿很好玩

长大饼是甜的

圆大饼是咸的

正好和别处相反

◆◆

定国生面店

◆◆

定国生面店在老街上开了将近 40 年,招牌旧了、铁拉门锈了、老板年纪也大了。生面店原来是书店。

店里装生面的竹簸箕,你家墙上挂过吗?

你小时候一定也被妈妈派到

粮油店、面店跑过腿吧?

店里的老秤和黑板

一秒就把人带回童年

多希望走出店门仍是少年

很多东西都变了

还好麦饼还是二十年前的味道

好像一个个黄澄澄的小月亮

散发着收获的香气

守望时光,温暖过往

小小的麦饼

能够抚慰思乡的辘辘饥肠

熟悉的香气

留在了一代又一代硕放人的记忆里

◆◆

杨白男羊肉馆

◆◆

2022 年春天,在羊肉季还没结束的时候,老街上的杨白男羊肉店提前搬离了,新店开在了老街不远处的政通路上。

老板说,选择就近落地,是为了方便老顾客找到自己。尽管就在附近,但这条老街上,又一家重要的标志性店铺消失了。虽然社会发展迅速,但对羊肉爱好者来说,老街上知名羊肉店的搬离,心情还是有些失落。

为什么不长的墙门老街上会连着开两家羊肉店?其实杨白男和杨和尚的老板是亲戚关系,听说硕放做羊肉馆子的,都沾亲带故,杨家的羊肉,名气果然大。

白烧羊蹄和用肠子捆的扎肝

刚从木桶里捞出来的羊肉,热气腾腾。

现在的老街

墙门大桥拆了

不少厂房也搬迁了

老街上的顾客

都去临近的大商场了

"

关于墙门老街,不同年纪的硕放人有不用的记忆:

@安琪儿:老街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生面店原来是书店,楼上是万艺照相,东面是百货大楼,西面小吃店,对面路口东侧旅馆,西侧邮局,合作商业。

@辉:我是硕放人,我认为那家油条店的油条是硕放镇上最棒的油条。以前上班绕路也要去老街买她家的油条吃。现在桥拆了,也没法绕路过去了。

@薛伟:曾经的大墙门,养育着一代代智慧的硕放人,现在的老街,也曾辉煌一个又一个年代,在那里,也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衬托出祖祖辈辈的创新理念。那时的老街,没有汽车的喧哗,只有自行车的铃声,银行大厅内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肉店、百货店倒是人流攒动,初二、十二,更是扎得满街是人。曾经的往事,真是历历在目。

"

老街虽然老了

但我还是愿意去走一走

因为这是一种追忆

是一种思念

是一种抹不去的故乡情 ……

来源:无锡观察综合团聚无锡、无锡百草园书店、无锡史志、无锡博报生活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