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凌晨,针对近期在短视频平台引发的争议。百度副总裁、公关负责人璩静在朋友圈发文道歉。
全文如下 ↓↓
大家好,这几天因为我个人的短视频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波,跟广大网友诚恳道歉。各个平台上,大家的意见和评论我都认真读了看了,很多批评非常中肯,我深刻反思、虚心接受。
发布短视频之前,我没有事先征求公司意见,不符合相关流程,也不代表公司立场,特此澄清和道歉。视频中很多不妥不适之处,使外部对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产生误解,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在此诚恳道歉。
发短视频的初心是想把工作做好,但心太急了,方法不当,给大家带来了不适和困扰,我诚恳接受各种批评。我会认真改进个人的沟通方式和管理方式,纠正错误,更关心同事,在实践中虚心听取大家的宝贵建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此前报道
日前,璩静在个人抖音号上发布多条视频引发争议,多个相关话题词条登上微博热搜。
在视频中,璩静自爆曾被员工写了 300 封举报信,璩静称信中 " 大部分内容都是诽谤杜撰的 "。
此外,璩静也谈起自己的管理经验," 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 …… 我又不是她婆婆,我主要考虑的是他能不能在他的岗位,及时给我交付结果 ……"
在 5 月 6 日晚更新的题为 " 职业女性的遗憾 " 的视频中,璩静提到曾经忘记大儿子的生日和小儿子上几年级,并表示并不后悔,因为选择了做职业女性。
因璩静在视频中谈的内容过于激烈而引发舆情,外界对于视频内容的讨论进一步上升至百度的价值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璩静发布的几个视频均有 " 引战 " 成分,这是非热点事件当事人的个人 IP 迅速崛起的常规手法,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抖音等都常见。
5 月 7 日,璩静已清空了抖音号上的全部视频。
5 月 8 日,有传言称百度副总裁璩静已被百度开除。对此,《环球时报》耿直哥栏目就该传闻咨询璩静本人,璩静回应称," 我在上班啊 "。
记者也就此事询问百度方面,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回复称:" 我刚还看见她上班了呢。"
5 月 8 日下午 2 时许,记者就此拨打了百度公司总机,接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系统内仍可以查询到璩静的信息,能查到就表明仍在职。
公开资料显示,璩静毕业于外交学院,曾任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2015 年,璩静加入华为,任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副总裁、中国媒体事务部部长,负责华为国内媒体事务、对外传播和危机沟通等。2021 年,璩静入职百度,任副总裁(VP),负责集团公众沟通部工作。
媒体热评:别怪 00 后整顿职场
对此,红星新闻发表了评论《支持百度副总裁 " 没必要考虑员工家庭 " 言论,就别怪 "00 后整顿职场 "》,具体观点如下:
企业不能只想享受员工给予的利用价值,而不去承受员工产生的情绪负担。
一网友的评论让我有点触动," 这样的言论,就很能理解网友为什么经常说‘你把公司怎样都无所谓’了。"公司一旦把员工当工具,员工也只会把公司当工具,不会真正为公司的发展着想。当一个企业把人物化为工具,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也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付出真情实感。这无疑和网上风行的 "00 后整顿职场 " 形成了暗合。
企业即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员工组成的;任何一个员工,都处在家庭关系之中。虽然现代社会让企业中的个人和家庭中的个人有些割裂,但我们不能就此劈成两半,而应该想办法让彼此相互助力。人终归是感性的动物,可以建立家庭情感关系,也可以建立企业情感关系。
近期有公司内部举办的价值观演讲大赛,食堂员工被推到台前,一个可能最容易被忽视的部门,价值得到肯定;另一公司 2021 年出台员工 " 暖心计划 ",延长产假、新增育儿假等,考虑到了为人父母的艰辛 …… 终归,企业看得见的是产品、利润,看不见的是人心、文化。适当的人文关怀,不仅会激发个人服务企业的潜力,也会为企业获得口碑带来效益,进而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当越来越多注重情绪价值、强调个人感受的年轻人成为职场主力时,支持 " 员工闹分手提离职秒批 "" 没义务了解个人情况 "" 没必要考虑员工家庭 " 等冷漠言论,就别怪 "00 后整顿职场 " 了。
来源 中新经纬、澎湃新闻、九派财经、21 世纪经济报道、华夏时报、红星评论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