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学帮 2024-05-09
学段衔接共发展 联合教研向未来——贵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异段共构”联合教研活动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贵阳网 · 甲秀新闻讯 5 月 8 日,贵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站与观山湖区教培中心在观山湖区第十一中学开展 " 异段共构 " 联合教研,贵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站副站长李文、观山湖区教培中心中学教研室毛昌万出席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王冕的《墨梅》为教学内容,由观山湖区第十一中学小、初、高三个学段教师分别执教,针对不同学段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从诗歌诵读理解、炼字、意象与情感的联系等不同角度,呈现了三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小学部教师廖金玉结合四年级课程,将理解诗意、熟读成诵作为课程目标,依托生活情境,以梅花图片激趣:做到初读感知诗歌,再读读准字音,三读读出节奏,四读读懂意思,五读品读品质。整个课堂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听读、范读、自读、同桌互读、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读出节奏、情感,感受诗歌表达的 " 淡泊名利 "" 清白正气 " 精神品质。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朗读、配乐诵读,当堂完成背诵。

图为廖金玉执教现场

初中部龚珏老师执教八年级课程,她从《墨梅》中动词 " 满 " 和 " 留 "" 流 " 的鉴赏出发,以归纳诗歌词语赏析的 " 释含义、绘景象、析效果、品情感 " 为抓手,结合八年级教材中的《卜算子 · 咏梅》引导学生鉴赏一组咏梅诗,通过诵读,小组合作,学生以描绘梅花的动词为切入点,感知诗意,体会出了词语使用的精妙,探究了咏梅诗中诗人们傲岸的形象,体味了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气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

图为龚珏执教现场

谢心影老师执教高一年级课程,她先让学生品读《墨梅》,并找出物象 " 梅 " 的色、香、味、形等特点,引发学生探究 " 梅 " 与人物精神品质之间的联系,并选取一组以咏梅为主题的群诗联读,为学生构建了 " 一篇 " 到 " 一类 " 诗词的鉴赏途径,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梅花意象有了更深的领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更深入地理解了梅花作为文化符号所蕴含的审美意蕴与民族精神,从而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图为谢心影执教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三堂课后,贵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站副站长李文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李文表示,活动的开展切合了学校实际,顺应课标要求,体现学情,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开展学段衔接提供了科学的研究主体。"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学生必备知识的储备,关键能力的提升,素养养成。本次校验的教学材料选自小学四年级教材,符合课标要求。" 李文强调,三堂课的 " 异段 " 共品梅韵," 同构 " 各展芬芳,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师生共进,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李文评课现场

观山湖区教培中心中学教研室毛昌万进行了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初高语文衔接教学思考——以古诗词为例》的讲座。讲座结合三堂课的现场教学,从教学动机、教学基础、概念解读、教学策略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初、高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学段衔接的重要性,并为各学段教学衔接提出建议。毛昌万表示,这次小初高衔接 " 异段共构 " 在观山湖区语文教学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希望老师们要对学段衔接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多的教学实践,要提升自身素养。老师们纷纷表示,讲座既有理论学习的指导,又有实际教学的建议,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讲座现场

本次 " 异段共构 " 活动不仅让老师们在 " 共 " 的主题下构出了 " 异 " 的风采,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别样景观,还能让各学段教师在差异中探索语文课堂教研新方向,展现了教学环节推进过程中的有效衔接,为未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

图为团队研磨课现场

图为参加活动的部分教师合影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艳)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相关标签

咏梅 教学 学科带头人 教研 语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