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相交
太湖湾万物竞秀
一场关乎生命健康的盛会
如约而至
2024 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
迎来八方宾朋
毋庸置疑,生物医药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观察无锡这一地标性产业,发展动能的强劲和产业政策的坚定清晰可见。
然而,近几年国内药品市场增速下行、临床用药主体的专利过期药增速放缓、国际供应链重塑导致特色原料药格局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内外部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向 " 新 " 突破、以 " 质 " 谋变,这是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围的强势回答。
一年来,新赛道、新模式、新平台构成无锡生物医药发展图谱上一个个耀眼 " 闪光点 ":
◈ 迪哲医药新药舒沃哲获批上市,成为肺癌领域首个且目前唯一获中美两国双 " 突破性疗法认定 " 的国创 I 类新药,实现无锡原创新药十年来零的突破;
◈ 生物医药 8 条重点细分产业链 " 头马 " 上阵,担当 " 链主 " 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链生态圈;
◈ " 重量级 " 创新平台——中国药科大学无锡创新研究院落地,为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和项目支持 ……
种种创新探索推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断演化,积聚生生不息的未来发展动能。
01
新赛道
瞄准合成生物、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除了备受关注的迪哲新药舒沃哲,今年新春获批上市的卓和药业中药 1.1 类创新药九味止咳口服液同样引人瞩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 该药品的上市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患者提供了又一种治疗选择。" 它不仅在中药创新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无锡近 20 年来首个获得批准的 I 类别中药类创新药。
如果说原创新药研发是突破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这一无锡优势细分产业链而形成的新赛道,那么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则是更多生物医药产业链集体聚焦的新方向。
今年首个季度,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布局以破竹之势开篇。研究发展规划、布点专业园区、落地研发机构、引进企业项目,从一整套成体系的 " 打法 " 中可看出无锡拼抢这一万亿级新赛道的决心。
" 其实,合成生物学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 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副主任周景文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合成生物创新团队正在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食品、化妆品原料。以往需要从动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 A、透明质酸等原料,如今都可以 " 合成 ",产量提升及成本缩减都呈现 " 指数级 " 规模。
中心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植物蛋白,合成具有动物蛋白特性和口感的 " 人造肉 ",已经出现在五芳斋 " 肉 " 粽和 " 狗不理 " 小笼包中。过去三年,中心与全国 140 多家企业达成技术转移合作,合成生物庞大的产业前景可见一斑。
人工智能,是与生物医药产业关系极为密切的又一赛道。
" 华为云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面向生物医药行业全链进行了可落地研究。" 无锡华为云解决方案总监周昕介绍,华为云开发出 " 医药智能体 " 研发平台,依托华为云的 AI 和大数据优势搭建,可以为基因组、医疗影像以及药物研发提供高效服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日益成为药物研发、临床研究、药品生产、辅助治疗关键工具的今天,无锡地标产业与未来产业的 " 碰撞融合 " 前途无量。
02
新模式
" 一链一联盟 " 推进产业集群演化
盘点 2023 年度无锡生物医药大事件,首批链主企业的 " 上马 " 占据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我市 8 家企业从 1600 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首批生物医药链主企业,分别引领创新药与改良新药、研发服务外包、现代中药、特殊食品与健康产品等 8 条产业链。
" 这些链主企业,在增强行业凝聚力、营造产业生态圈、增强招商主动性、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并与我市部门和板块形成合力,带动产业集群整体发展。"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对链主企业的 " 头马效用 " 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对链主作为产业联盟集聚者 " 以商引商 " 的重任寄予厚望。
" 入驻美兮 · 皮肤健康园之后,我们会利用自身优势,让更多企业了解无锡的相关产业政策,吸引他们来无锡共同打造颜值产业、美丽经济。" 医美产业链链主企业江苏知原药业总经理谢宏伟表示,未来,企业引入资源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知原药业无锡总部对面,占地超 140 亩的二厂区正在规划中,而随着 " 一区两园 " 中另一园——美兮 · 皮肤健康园的装修完成,知原药业会主动吸引皮肤健康赛道各环节的优势企业加入,缩短产业协同的合作半径。
截至 2023 年末,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增至 2158 家,演绎着链主牵引、集群成势的生动场景。
今年年初,《无锡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 " 白名单 " 制度试点方案》出台,设区市层面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 " 白名单 " 制度新模式就此落地。近日,无锡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一批研发用葡萄糖和氯化钠注射液通过 " 芝加哥—上海—无锡 " 空运卡车联程的方式抵达无锡机场货站,并顺利通关,公司由此成为江苏省自贸区外首家享受到 " 白名单 " 红利的企业。
" ‘白名单’制度解决了企业研发用物料无法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的难题,再加上本地机场进口快速通道的打通,将彻底突破研发用物料进口的瓶颈,既保障企业既有研发项目加速推进,也为企业下一步拓展业务门类、争取更多项目落地无锡打开了空间。" 该公司偶联制剂开发和生产业务部无锡高新区基地副总裁罗建军说。
03
新平台
集聚 " 最强大脑 " 助力企业创新研发
中国药科大学无锡研究院签约,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南京大学无锡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正式运行,刘良院士 - 江阴中药产业研究中心签约,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一期工厂竣工投用,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 10 个院士教授团队、共建 6 家联合实验室 ……
过去一年,无锡生物医药领域新建创新平台的数量和规模堪称历年之最,一大批创新平台的涌现不仅是产业活跃度的生动注解,也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 " 智力加持 "。
走进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今年年初搬入园区的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一片忙碌景象。一期近 4000 平方米的实验室空间已投入使用,包括研发检测平台、中试平台和孵化器空间,二期 10000 平方米的建筑也已封顶,正在设计实验动物中心、电磁兼容实验室、细胞治疗实验室、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等新技术平台。
去年,研究所直接引进 2 家企业落户,其中首个孵化引进的企业种子轮融资估值近 1 亿元。
" 除了自主创新研发,为产业服务是我们更重要的责任,研究所可以覆盖企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研发全过程。" 研究所执行副所长毕锋告诉记者,研究所面向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加速创新成果的概念验证、小试中试、质量研究、注册检验、临床试验等服务。其中,创新型医疗器械的检测是研究所发展的一大重点。" 创新型医疗器械的检测目前还不像药品检测那么成熟,很多产品首次送检很可能不合格,我们可以和企业一起研究整改办法,加速成果产出进程。" 毕锋说。
另一高能级创新平台——中国药科大学无锡研究院的签约落地,折射出我市着力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及工程化研发平台的愿景。
研究院将按照 " 一院多中心 " 的总体布局,由创新研究院统筹市校全面合作对接,根据我市产业实际需求,在创新药、新型疫苗、高端制剂、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建设若干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核心技术和产品、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入一批高层次人才。
" 我们要与无锡一起建好用好创新研究院,集聚更多创新要素、优质资源,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说。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