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5-10
【文化】秦腔的根深深扎在秦人的沃土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编者按

秦腔,凝聚着西北人特有的禀赋和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诸多的情愫与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她以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深受西北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秦腔与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手段积极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开拓艺术新境界,优美的音乐、表演、舞美等,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中不乏 00 后的年轻人。

今天起,《秦腔课》栏目正式开 " 课 ",将约请专家学者、名老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撰稿,旨在为 " 小白 " 们普及秦腔知识、讲述秦腔故事,阐述秦腔悠久而深厚、古老而鲜活的文化特质,让秦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一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秦腔最早产生于陕西,后又广泛流播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长期以来,西北人民不仅视秦腔为最基本的文化活动,而且也借以表达其喜怒哀乐,寄托其思想感情。可以这样说,是陕西这片肥沃的大地哺育了秦腔的生命,而秦腔一旦形成之后,逐渐成为西北人民不可须臾或缺的精神支柱。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说:" 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缘于地域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秦腔,激越高亢,慷慨苍凉,最是直接与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方的生命和灵魂关联。"(苏育生《中国秦腔 · 序》)

人们之所以称它为 " 秦腔 ",是因为陕西(包括甘肃)古称秦地,春秋战国时期有过秦国,后来秦始皇又在这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时代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人们把陕西简称 " 秦 ",把陕西人叫 " 秦人 ",用陕西话说话唱歌叫 " 秦声 ",自然就把陕西土生土长的戏曲叫 " 秦腔 " 了。清代戏剧家李调元说过:秦腔 "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称梆子腔 "。(《剧话》)实际上,秦腔是一种雅称,梆子腔是俗称,因用梆子击节而得名。

与我国其他戏曲一样,秦腔是在陕西(包括甘肃)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的土壤中孕育、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陕西自古以来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周秦汉唐在这里创造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特别是唐代的长安,更是荟萃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华,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种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既给予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的发展以充分条件,同时也使包括秦腔在内的各种戏剧艺术形式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发育和成长。

在历史上,周秦时代的歌舞,汉代的百戏,唐代的梨园,还有歌舞戏、参军戏等,对于秦腔的成长都起到了滋润的作用。如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两两相斗,演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情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初步具备了戏曲以表演演绎故事的雏形,所以戏曲史家周贻白说:" 中国戏剧的产生,应当是以此作为起源。"(《中国戏剧史长编》)唐代的歌舞戏,如《踏摇娘》等,有歌有舞,有具体的情节,更接近于后世的戏曲。特别是唐代的变文,对秦腔的文本和唱腔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等,其中韵文部分一对七言上下句为主的唱词形式,则奠定了秦腔唱词结构的基础。它的演唱方法和风格,无论是 " 音词雄远 ",还是有 " 平侧二调 ",都与秦腔有相似之处。所以小说戏剧史家孙楷第说:" 不妨以后世之秦腔拟之矣。" 老一辈秦腔音乐专家王依群,经过潜心研究,说秦腔开初的基调,可能吸收了唐代变文音乐逐渐发展而成。他还以陕西民间流行的劝善调为例,说明这种唱法就是秦腔基本曲调 [ 二六板 ] 的源头,由此发展变化为秦腔多种板式的声腔音乐。

秦腔的渊源确实比较早,但作为一个戏曲剧种的形成,有独立的唱腔、剧目、表演等,秦腔却比较晚,较之于我国戏曲史上的南北曲 ( 即宋末的南戏和元代的杂剧 ) ,已经到了明代后期了。秦腔的称谓,最早见诸文字是明万历年间的《钵中莲》抄本,其中第十四出《赔缸》标明曲调是 [ 西秦腔二犯 ] ,唱词全部是整齐的七言上下句形式,表现一个索要赔缸、一个执意不赔的完整故事。这出戏,一是有戏剧冲突,情节生动有趣;二是七言上下句唱词,通俗自然;三是道白简练,富于口语化;四是表演丰富,有放烟火、人变鬼的演技(类似于秦腔的吹火)。按王国维以歌舞扮演故事的说法,这应该是典型的秦腔剧目(一折),说明秦腔作为一个剧种至晚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钵中莲》是江浙一带的昆曲剧本,都是严格的长短句结构,唯独这一出用秦腔整齐的七字句形式,说明在此时形成于西部的秦腔已流行到了南方,并被剧作家用到昆曲剧本之中。现今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陕西凤翔戏画,其中有两幅《回荆州》,上面刻有 " 明正德九年雍山老人藏版 ",也可作为佐证。

清代以后,秦腔有了很大的发展,以至出现乾隆时期秦腔的繁荣,特别是从陕西走出去的秦腔花旦演员魏长生唱红了京师,极大地扩展了秦腔的影响。

(作者:苏育生 戏剧评论家、西安市文化局原局长)

来源 / 西安发布

相关标签

陕西 艺术 甘肃 西北 音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