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在官网公布了 2024 年各奖项获奖名单。在中国地理学会组织动员和推动下,经过国内外专家推荐,共五位中国学者荣获其中两个类别的奖项。其中,中国科学院方创琳研究员、李裕瑞研究员获得 IGU 杰出地理实践奖,中国科学院曹现勇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琰研究员、河南大学董冠鹏教授获得 IGU 青年奖。
IGU 本年度共颁发 3 项个人奖项,全球共有 12 人获奖。除上述两种奖项外,本次还评选了 IGU 最高荣誉奖(Lauréats d ’ honneur),共有 3 人获奖。他们是日本的 Shigeko Haruyama 教授、澳大利亚的 Iain Hay 教授和以色列的 Aharon Kellerman 教授。该奖项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2020 年以前四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旨在认可及表彰在国际地理和环境研究领域中取得特殊成就、在 IGU 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秉维、秦大河曾先后于 1996 年和 2022 年荣获此奖。
▍方创琳简历
方创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95 年 6 月考入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规划,1998 年 6 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8 年 6 月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0 年 5 月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 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 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7 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李裕瑞简历
李裕瑞,1983 年生,四川隆昌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 - 经济地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首批特聘骨干岗位人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兼)。主要从事乡村地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重点关注乡村发展格局、机理与调控领域,涉及村镇发展机理与模拟、人地系统耦合过程与效应、土地整治模式与技术、乡村振兴路径与规划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类资助、特别资助,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和先导 A 类项目子课题,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局招标课题等近 20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SCI/SSCI 论文 30 余篇。受邀担任 Habitat International、Land、《地理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等期刊编委,多次应邀到北京科学中心等进行精准扶贫与乡村发展专题科普。入选自然资源部 " 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2018)、科睿唯安 "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020、2021、2022),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 青年科技奖 "(2021)。
▍曹现勇简历
曹现勇,1981 年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021),中国科学院 " 率先行动 " 百人计划人才(2018)。从事基于孢粉的晚第四纪东亚植被与气候时空格局及人类土地利用定量重建研究。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模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微体与古环境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和地理科学杂志编委,地球科学(Journal of Earth Science)青年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2 篇)、Science Bulletin(2 篇)、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5 篇)、Climate of the Past(2 篇)等杂志发表 SCI 论文 32 篇。
▍李琰简历
李琰,男,1987 年生,陕西西安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与马里兰大学博士后。2015 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9 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主要研究兴趣为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与农业、城市气候。现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10 篇。担任 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arth System Dynamics、Scientific Reports 等著名期刊审稿人。李琰研究员主要从事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人地系统耦合相关研究。综合运用观测与模拟等多种手段,从现象到机理上探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对气候的反馈与响应、土地覆被变化的气候效应、风电可再生能源的气候影响、干旱区及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
▍董冠鹏简历
董冠鹏教授,河南襄城县人,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Bristol ) 博士,现任职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20 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理科学编委,芝加哥大学空间数据科学中心客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时空多尺度统计模型方法创新和软件平台研发,开发了面向复杂时空大数据建模的空间多尺度建模技术和通用时空多尺度统计建模方法,研发了 HSAR 开源统计软件和 GWmodelS 交互式、高性能地理加权建模软件平台,推动了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基础建模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AAAG(2016,2017,2019,2020,2023)、GA ( 2015 ) 、IJGIS(2018,2023)等地理学国际顶级期刊。
国际地理联合会杰出地理实践奖(IGU Distinguished Geographical Practice Award)设立于 2022 年,是为表彰那些学术成果被广泛采纳和应用于学术界内外各个领域实践、并做出杰出贡献的地理学家而设立的,也是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 100 周年来首次设立的奖项,两年评选一次。2024 年全球共有四位地理学家摘得该奖项,除中国科学家外,获得本届 IGU 杰出地理实践奖的获奖者还有西班牙的 Rafael de Miguel Gonzalez 教授和日本的 Masatomo Umitsu 教授。
国际地理联合会青年奖(IGU Early Career Award in Geography)设立于 2022 年,旨在表彰完成正规地理教育后的十年内取得卓越研究成果的年轻学者,两年评选一次。本年度全球共有五位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除中国青年地理学家外,获得本届 IGU 青年奖的获奖者还有加拿大的 Ryan Burns 副教授和罗马尼亚的 Gabriela-Adina Morosanu 博士。
除上述奖项外,IGU 奖项还包括 IGU 地球与人文奖章(IGU Planet and Humanity Medal)。该奖项一般四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每四年不超过两位获奖者,且获奖者不仅限于地理学家。
据悉,IGU 各奖项颁奖仪式将于今年 8 月 24-30 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第 35 届国际地理大会的闭幕式上正式举行。
来源 / 中国教育在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