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5-14
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有些人把这类娱乐话题上升到它不该有的高度,在过度强调音乐竞技里国别元素的基础上,把它渲染成带有地缘博弈色彩的 " 争夺 " ——那既是误解,也是无趣

《歌手 2024》爆了。这档时隔 4 年以直播形式重启的音综节目,因为场上歌手表现的鲜明对比,变成了很多网友眼中的 " 华语乐坛保卫战 ",带动了 " 帮那英摇人 "" 韩红实名请战 " 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

↑ 图据 @湖南卫视歌手

不得不说," 停播四年,归来仍是整活能手 " 的《歌手 2024》很懂得拿捏流量密码——全开麦、不修音、one take(一遍过)直播的 " 真唱挑战 " 玩法,本就是不按常规套路出牌,7 位歌手在无修音状态下的真实表现带来的 " 外籍歌手吊打华语乐坛 " 既视感,更是将话题性拉满。

歌手有国籍,音乐无国界。几名中外歌手在不修音直播状态下同台竞技,最终竞演成绩排前二的都是外籍歌手,这很难不引发各种解读。网友线上 " 点将 "、歌手组团 " 请战 " 开启竞演番外篇,算是用 " 以娱乐回应娱乐 " 的网络共创助攻了节目的传播热度。

在此事上,网友们无论是打着 " 华语乐坛不能输 " 名义的打趣玩梗,还是看到登场的中外歌手没有修音声卡等 " 科技与狠活 " 加持下暴露出的实力差距,都再正常不过。但也要警惕,有些人把这类娱乐话题上升到它不该有的高度,在过度强调音乐竞技里国别元素的基础上,把它渲染成带有地缘博弈色彩的 " 争夺 " ——那既是误解,也是无趣。

在网上,很多人因为那英成了 " 全村的希望 ",疯狂玩起了 " 六旬老太守国门 "" 战长沙 " 等梗,还有不少人代入那英视角,帮她四处摇人搬 " 援兵 "。

得看到,在抹着 " 拽酷萌 " 粉底的后喻文化在网上安营扎寨,造梗玩梗成了新世代网络冲浪癖好的当下,本就带有娱乐性的《歌手 2024》成了 " 万物皆能玩梗 " 的玩梗爱好者们的加工素材,在所难免。" 看之前,以为是‘歌手之挑战那英季’,看之后,才知是‘那英历险记’ " 之类的调侃,也给大众增添了笑点、给节目增加了卖点。

在明星光环、流量效应、IP 积累、修音技术为内娱制造了许多唱功泡沫,让不少歌手在 " 唱歌全靠百万修音师 " 的流量温室中出不来的背景下,《歌手 2024》节目中呈现出的歌手 " 裸奔 " 状态下的真实水平差异,也确实给华语歌手带来很多启示:别把反复补录的录音棚出品当成 " 完美现场 ",将后期修复的科技狠活错当 " 炸裂唱功 ",有实力才不怕真唱。

正如上场的两名外籍歌手未必能代表所有外籍歌手的平均水准,上场的华语歌手也不能代表所有华语歌手的水平,他们都只能代表自己。都说真金不怕火炼,真唱功不怕全开麦,有实力的歌手拿出了平稳表现,确实值得所有歌手学习。

在这个意义上,玩梗或反思都无可厚非,但没必要由此去渲染超出音乐的维度。《歌手 2024》是个音乐交流互鉴的舞台,既然是音综,那就首先应该让音乐归音乐。音乐才是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在 " 竞技 " 之外的对立心态延伸,无疑是对跨文化交流价值的误解。

音乐的魅力恰在于它能打破隔阂、促进交流,即便是用上了竞演模式," 赛 " 的目的也是倒逼歌手们相互学习、突破自我。正如节目组声明所说的那样," 享受音乐、收获知音、保持沟通、拥抱世界 " 才是初衷," 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 "。

说白了,那不过是一档综艺节目而已,上升到过高的层面,就扯远了。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歌手 那英 take 音乐 湖南卫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