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2024-05-20
乡村焕新颜,美景惠民生——走进榆中县中部河谷示范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编者按: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兰州市学习运用浙江 " 千万工程 " 经验、先进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市委 1139 工作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 " 五个振兴 " 目标和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总要求,按照 " 示范引领、久久为功、远谋近干、一带一主题 " 的原则和要求,以 " 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 " 攻坚行动和 " 村村万树 · 绿美乡村 " 行动为突破口,聚焦 " 八大美丽 ",做好 " 四篇文章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目前,我市 15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已初见成效。本报从今日起开设 "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行时 " 栏目,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个 " 兰州故事 ",聚焦 " 美 "、突出 " 变 "、呈现 " 亮 ",集中反映和展现我市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典型经验和明显效果,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 作为农民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好。老两口每月有 2000 多元的失地补贴,吃穿不愁,生活也很滋润。"5 月 17 日,榆中县金崖镇黄家庄村村民谈存金如是说。

当日上午,记者走进黄家庄村新农村 22 号谈存金的家时,谈存金正在院落里舞棍习武。已 64 岁的他,看上去身体很是健硕,老伴在为盆花浇水。不大的院落菜地里,辣椒、茄子、豇豆等蔬菜茁壮生长。空地处干净整洁,各种花卉归置摆放。正屋里的中堂字画分外显眼,茶几沙发摆放有序,一幅榆中特色的农家院落图景。

黄家庄新农村一角

绿化美化增 " 颜值 "

黄家庄村新农村有 100 多农户,家家门前干净整洁,平顶二层楼上安装了太阳能设施,墙体外围每隔一段都是一处小花园,一派恬静雅致的民居风貌。

" 相对来说,我们黄家庄村土地比较少。前些年随着榆钢的建厂,大多数农民都搬进了新农村,住上了小二楼,很多人都在村上的企业上班。再加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比较稳定,说实话我们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谈存金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建成不久的黄家庄村晾晒场周边全是绿树,工作人员还在空地上栽植牡丹等花卉。对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给村上带来的变化,谈存金说:" 现在我们户户都有上下水,小汽车也可直达家门口,每天还可到宽敞的晾晒场及周边道路上走路健身,感受周边的绿色与花卉,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对我们生活的关心。"

对此,黄家庄村党总支副书记邸云峰说:" 去年,我们黄家庄村成功创建了市级和美乡村,今年我们要借助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省级和美乡村。为此,我们通过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在东金公路南侧建设了 2 条 670 米长的绿化带,1.8 米宽的人行道。在新农村打造了一批美丽庭院,有效改善了黄家庄村的人居环境,村民们普遍感觉村庄美了,环境好了,‘颜值’也提升了。"

产业富民强经济

如果说人居环境是和美乡村建设的 " 面子 ",那产业则是 " 里子 "。

在乡村产业方面,邸云峰算了一笔账。他说:" 我们黄家庄村的集体收入是从 3 万元做起的,去年底达到 96 万元。今年,我们借助中央协助资金,采取‘ 1+1+N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投资 70 多万元建设了 20 座钢架大棚,这将为我们村每年带来 10 万元左右的收入。加上村上的怡成宾馆 40 万元的年收入,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 150 万元左右。"

无独有偶。当日,齐家坪村的广阔田地里,菜花、芹菜等头茬蔬菜一望无际,长势喜人。该村农产品安全协管员齐科恩正在地头打理芹菜。

谈及这些年种高原夏菜的成效时,齐科恩说:" 这些芹菜是头茬菜,预计 6 月中旬左右上市,二茬蔬菜大概到 9 月上市,10 月底基本结束。去年,我们村种蔬菜人均收入达 1.7 万元左右,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若产量稳定的话,今年人均收入将会达到 2 万元。"

对于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情况,他说:" 我们村有 6 眼机井,年收入有 40 多万元。今年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我们申请建设了 1000 平方米的标准化羊舍,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据了解,中部河谷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 2 个乡镇 6 个村,重点串联和平镇冯湾村和金崖镇黄家庄村、永丰村、古城村、梁家湾村、齐家坪村。该示范带以 X138 交通线辐射两翼,以高原夏菜产业带为主题,围绕 " 牛羊菜果蔬药 " 六大产业,着力打造村集体经济、都市采摘观光设施农业、乡村治理、传统村落保护、有序开发红色美丽旅游资源等。同时,保护、修缮传统村落,保护修缮红色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并通过统筹要素配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条件,大力推动都市观光农业、设施农业、" 一村一品 " 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文化赋能添动能

对于榆中县苑川河腹地的金崖镇来说,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积淀丰厚,加之东金公路、陇海铁路、309 国道、连霍高速等交通要道贯通南北,汇聚了丰厚多彩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并与古建筑文化交相辉映,成就了千年文脉与人文自然的有机融合,也为这里赋予了与众不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

乡风文明是建设和美乡村和促进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黄家庄村依托明肃王墓和设施农业园区,大力发展 " 文旅 + 都市观光农业 "。为营造和美家风乡风,黄家庄村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提倡厚养薄葬、红事简办,对白事简办的家庭给予 1000 元补助,反对高额彩礼。同时,以乡贤座谈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引导整合社会资金,成立黄家庄村捐助慈善基金会,每年捐助 30 万元,增加村卫生室医疗设施、医护人员补贴,开展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困难学生帮扶等公益事业。筹资 20 余万元先后编纂出版《黄家庄村志》《黄家庄史话》,让和谐文明新风尚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古城村以 " 红色文化 + 绿色生态 " 发展模式,充分挖掘陆长林故居、皋榆工委协军团、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三军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以 " 村集体 + 公司 +N" 模式,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集红色旅游观光、红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示范村。永丰村以金崖古镇文化依托,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古民居修缮、景区功能提升改造等建设,开展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村。

生态宜居共富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部河谷示范带建设中,榆中县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投资 1.8 亿元建设黄河流域宛川河金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分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再生水管网、金崖污水处理厂三部分。该项目已累计完成工程进度 91%,部分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之中。试运行期间,出水水质第三方检测取样 4 月 23 日已达到一级 A 标准。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范志祥介绍说,该项工程的建设对于榆中中部地区来说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该工程不仅解决了金崖镇 11 个村、和平镇 3 个村,以及夏官营镇 2 个村的污水处理问题,也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水体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应当说为生态宜居榆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范志祥说,在中部河谷示范带建设中,我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总要求,通过整合和美乡村专项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村集体发展资金,对中部河谷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给予了有效投入,以培育和壮大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文化休闲、民宿康养等农业新业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同时,在美丽廊道、美丽庭院等建设中持续发力,并通过在村庄内的空闲地上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进一步扮靓村庄,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 / 图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 兰州 效果 浙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