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22 日从中国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300 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当日是第 24 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 " 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
据国家林草局统计,自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达到 70 只左右,野生东北豹达到 80 只左右,2023 年新增野生东北虎幼崽 20 只、野生东北豹幼崽 15 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 20 世纪 80 年代约 1100 只增长到近 1900 只。三江源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约 30 万只,保护级别从 " 濒危 " 降为 " 近危 "。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林蛙等多个新物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由 5 群 32 只增长到 6 群 37 只,是全球现存 10 只以下极危物种中,唯一基于自然恢复的成功案例。
△ 4 月 21 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大熊猫享用美食,憨态可掬。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中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筹划建立大熊猫、亚洲象、穿山甲、海南长臂猿、兰科植物、苏铁等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300 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 300 多头,朱鹮分布区从 3 个省扩展至 8 个省,种群数量超过 9000 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全国麋鹿分布点从引入时的 2 个发展至 93 个,麋鹿种群数量已达上万头。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 6 株增长到 1.5 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 34 株增长到 3000 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 3 株成功野外回植 4000 多株。
国家林草局表示,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家公园法治进程,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繁育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濒危物种野外种群复壮,全链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