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2022 年以来,贵阳市教育局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项目校评估创建工作,全市共 394 所学校达到相应标准。期间,各区(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强化建设内涵,推动公办学校阶梯式向上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
上一期
我们了解了一批学校
立足 " 学校特色 "
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小学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贵阳市南明区河滨小学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二小学
来看看他们立足 " 课堂教学 "
如何提高课堂质量
实现育人目标的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小学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小学是白云区麦架镇的一所村级完小。学校以 " 养成好习惯 " 为校训,以 " 文明、守纪、勤奋、向上 " 为校风,以 " 勤思、好问、苦练、乐学 " 为学风,以 " 严谨、求实、关爱、高效 " 为教风。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体老师认认真真抓校风,踏踏实实搞教学,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各项工作进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提高学校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五育并举,提升育人功能。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德育工作纳入创先争优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加强德智体美劳培养要求,每周五开展 3 个社团的课外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核心素养争章,综合评价学生。同时,苗族鼓舞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且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
以教研促提升,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备课组、个人依据课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坚持写反思、随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校长及教务处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各组教研活动,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构建课程图谱。立足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障 " 三级 " 课程规范实施。
校家社协同育人,共护孩子成长。学校积极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家委会成员、麦架村党支部书记进入学校开展协同教育活动,为 " 怎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 作出了规划,形成了一套管理育人的机制;定期开展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育人机制,建立一支校内外相结合的专兼职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长观,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护航。
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立德成人 立志成才
近年来,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秉承 " 立足学生发展,践行适合教育 " 的办学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目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好新常规。
学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使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提出 " 科研兴师 " 和 " 科研兴校 " 的发展口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根据学校特点,以 "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 为目标,开展适合教师发展的人才培养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学校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之路漫漫,育人之心灼灼,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学校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贵阳市南明区河滨小学
办好高质量教育
绘就多彩人生
贵阳市南明区河滨小学创建于 1940 年,自 2013 年起,河滨小学成为尚义路小学集团校之一,两所学校共同拥有一支富有朝气的团队。
一直以来,学校秉持 " 生本师源 " 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源头,形成了 " 弘道尚义立范树人 " 的教风、" 尚礼尚慧尚健尚美尚劳 " 的学风。学生在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健康、明礼、健美、智慧地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教师在充实的教育生活中团结、向上、认真、自律,体会职业的幸福。
学校秉持 " 为师生多彩人生奠基 " 的办学愿景,一直在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探索之路上,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新要求,不断迭代发展学校内涵,明确新时代育人价值取向,树立新方向、新使命、新愿景、新课程、新评价、新课堂、新质量、新成长、新经验,整合育人资源,营造尊重文化,构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共生、融合发展的尊重共同体,形成对尊重文化的认同与归属,促进学生和教师和谐、持续发展,为师生多彩人生奠基,为教师成功铺路,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创优的同时,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学校形成了 " 弘道 " 教育实践模型,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全国足球、篮球示范校等,始终坚持 " 五育 " 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的实效性,在各项活动中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
未来三年,是河滨小学稳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大胆创新,推动学校向区、市、省标杆目标前进。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二小学
十年磨一剑
打造 " 花果 " 育人文化
办学十年来,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二小学根据 " 花果 " 地域特点,明确办学方向,秉承着 " 让生命开出更美的花,让生命结出更好的果 " 的办学思想,以创建 " 四有 " 党支部为抓手,立足于新时代 " 五育并举 " 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高度,在开足开齐国家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设了足球、武术、书法、非洲鼓、魔方、越剧、围棋、乒乓球等一系列特色社团课,让学生发现兴趣,了解自己,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聚焦 " 花果 " 文化,尊重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节奏。学校基于办学实践,制定出 " 面如花开、心如大海、果行育德、责无旁贷 " 的育人目标,同时,立足于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新时代要求,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
聚力 " 花果 " 课程体系建设,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土壤。其中," 花 " 课程代表国家课程," 果 " 课程是对 " 花 " 课程的拓展延伸,比如:数学学科的 " 果 " 课程是数学文化课程,它就是对数学学科国家课程的拓展延伸;语文学科的 " 果 " 课程有群文阅读课程,则是在研究语文统编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在拓展性课程中," 花 " 课程着重在学校低段年级展开,比如孩子刚入学时学习的行为规范课程、幼小衔接保证新生入学适应的游戏课程,而 " 果 " 课程着重在学校高段年级展开,比如职业体验课程、思维课程等。
聚向 " 融合教育 ",学校结合普通校本课程、特需学生兴趣潜能等,开发特色课程,包括补偿发展课程、学科特色课程、综合社团课程、劳动技能课程等,并通过缤纷校园活动为特需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有效促进特需学生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花果园第二小学将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奋力写好新时代南明教育答卷。后强校时代,学校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学校自身特点,聚焦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美的教育,为区、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编辑 陈亚 / 审核 罗海兰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