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5-27
交钱就能去实习,还能拿教授推荐信?“付费内推”套路曝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有关 " 付费内推 " 的话题,引发热议。

正值 2024 届高校毕业季,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借机挖 " 坑 " 设陷,类似 " 付费内推 "" 有偿就业 " 等乱象时有发生,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稍一搜索,"× 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 "" 只要报了 3 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 98% 的上岸率 " 等信息就会纷纷涌现。

职场的门槛怎么变成了坐地起价的摊位?误入 " 陷阱 " 给大学生带来哪些伤害?如何杜绝这种现象?近日,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名高校学生、教师和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

" 捷径 " 不一定是最近的路

来自南方一所 " 双非 " 院校(指非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的大三学生王梦琪,近期就曾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忘的 " 求职 " 经历:准备申请海外高校的她,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想尽快拥有几段外企实习的经历,却差点陷入 " 付费内推 " 的骗局。

" 我们学校不是名校,通过学校渠道获得的实习机会基本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没什么含金量。" 王梦琪说,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她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寻找机会,结果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 " 大厂实习内推 " 的信息。该博主表示自己就是通过这种 " 付费内推 " 的方式成功进入 " 大厂 ",所以愿意通过同样的方式帮助其他人获得实习机会。

但是,沟通之后王梦琪发现,这位 " 同病相怜 " 之人推荐给她的微信号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名为 "×× 求职顾问 " 的中介机构微信号。在与该中介聊天中,王梦琪被告知需要支付一笔 10 万至 20 万元的内推费用,交了这笔钱后,中介就能确保她通过内推进入公司面试,并最终拿到工作机会。

看到这里,王梦琪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当下流行的 " 付费内推 " 骗局,立即停止继续提供更多信息,并举报了该博主的微信。

受访对象与中介机构聊天记录截图。受访者供图

按照王梦琪提供的联系方式,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联系上了发布内推消息的博主,并以同样的方式被博主拉入了 " 内推服务群 "。

在沟通中,该中介机构称,不仅能够提供 " 内推 " 的机会,还在留学申请以及如何完备求职简历方面都能提供帮助," 只要缴纳了相关费用之后,我们会确保您的面试通过,并负责联系公司内的带教导师指导面试准备以及今后的工作内容等相关事宜。" 该中介说。

此外,该机构不仅提供付费实习的岗位,同时也提供科研经历和教授推荐信的服务,其价格根据不同需求为 3 万至 30 万元不等。

付费真能获得承诺的服务吗?

着急找工作的李浩然,病急乱投医地花了 3.68 万元参加了机构的一个计划。中介向李浩然保证,3 个月拿到工作录用书。

这 3 个月里,李浩然享受到了机构承诺的 " 专家讲课 " ——讲授的内容包括面试和简历投递过程中的技巧等,但李浩然发现,这些内容实际上与公共平台上发布的学习资源和技巧没什么差别。此外李浩然还发现,机构宣传的那些内推渠道,事实上也就是一些网上的公共信息。

花钱买到的服务和信息只是网络上的公共资源,这还是第一层,有些学生花了大价钱所得到的 "offer" 对自己个人的发展毫无意义。

想出国留学的新媒体专业大三学生张晨,注意到留学机构提供的到知名外企实习的 " 一条龙服务 " 后,便支付了 10 多万元的中介费。

张晨到了那个所谓的著名广告公司之后才发现,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是整理表格文书等琐碎杂活,毫无锻炼可言。

据中介机构介绍,当下他们所提供 " 付费内推 " 分为多种类型,最基本的形式是在远程实习结束后提供推荐信并支持对导师个人背景调查。此外,还存在一种更为高阶的服务。

按照张晨所交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高阶的服务," 中介告诉我,除了实习机会和证明外,还可以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甚至获得教授的推荐信。" 张晨说。

但是,收到实习证明后,张晨向中介询问背景调查时,中介的回复就很含糊了:" 支持背景调查,但不能作为入职该公司的经历背景 ",了解之后张晨才明白,自己的实习并未记录在公司的人事系统中,所谓的支持背景调查也仅是支持对 " 导师 " 所进行的背景调查而已。这里的 " 导师 " 就大有文章了,不少反映 " 付费内推 " 骗局的博主透露,这些所谓的 " 导师 " 有的就是公司最为普通的职员,甚至有的只是与公司签署劳务派遣合同的临时工。

而至于 " 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 " 和 " 获得教授的推荐信 " 等则更是毫无踪迹了。一个网友在被曝光的 " 付费内推 " 中介的帖子下评论道:" 谁能想到我们沾沾自喜地收到的推荐信,也可能只是幕后黑手运用职位之便随便捏制出的玩意儿呢?"

按照购买的 " 名师一对一包过课程 " 中的要求和步骤,张晨进行了简历投递和面试准备,最终也没有如愿获得职位。当他联系中介机构要求退款时,机构却以 " 没有收到 offer 属于自身原因,与机构无关 " 为由,拒绝退款。

张晨多方寻求维权,但还没有结果。

专家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实习制度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

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困境是急需实习机会以获得职业体验和毕业证明,这恰恰成了某些商业机构的利用目标。有机构借着提供实习机会之名,行过度商业化之实,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权力滥用,远非正规的求学之路。

储朝晖进一步解释,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在保险、劳动保障、教师指导以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缺乏统一和规范的实习制度体系。企业因为实习生的不确定性而持谨慎态度,不愿意过多开放实习机会;部分高校在流程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对接企业需求 ……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大学生的实习路径并不顺畅。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将找寻实习机会的重担推到学生身上。储朝晖认为,只有高校能够正常安排实习,保障顺畅的通道和必要的权益,才能杜绝市场上那些以实习为名的商业行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学生而言,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应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轻信那些看似诱人的捷径。" 储朝晖说。

今年 4 月,教育部专门发布提示,提醒大学生要警惕 " 付费内推 "" 实习生套娃 "" 虚假招聘 "" 非法传销 " 等求职陷阱。几天前,教育部再次发布 " 求职提示 ":" 距毕业生离校不足两个月时间,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 ",提醒广大学生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严防招聘收费陷阱、严防招聘诈骗陷阱、严防 " 猫腻 " 合同陷阱等 4 类陷阱。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