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六盘水 2024-05-28
解压玩具“捏捏”安全吗?有人玩“捏捏”后手上出现疱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可揉捏、挤压、回弹的解压玩具 " 捏捏 " 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 " 捏捏 ",有不少店铺的累计付款人数达到几千,商品价格一般在几元到几十元间,还有些 " 捏捏 "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能炒到上千元。

新京报记者发现," 捏捏 " 火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隐忧。近期接连有制作 " 捏捏 " 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做 " 捏捏 " 会释放甲醛,引起身体不适,出现胸闷、头晕、呕吐等症状,有店家最终选择闭店、退圈。一时间," 捏捏有毒 " 引发热议。

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化工行业资深研究员曲睿晶,他表示," 我观察到现在大部分‘捏捏’都没有生产标准,都是网上的小店在卖。孩子玩的时候会接触到呼吸系统和视网膜,要考虑安全问题。"

问题 1

玩 " 捏捏 " 疱疹频发 袋子 " 臭到头晕 "

王晶晶一开始被拆盲袋 " 捏捏 " 的视频吸引,开始接触这类玩具。她喜欢把 " 捏捏 " 随心所欲地捏扁的过程," 我喜欢‘摊饼式’按压,一双手使劲把它按扁,把‘捏捏’挤到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非常过瘾。"

" 捏捏 " 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一般会被做成食物形状,面包、奶酪、水果等,外观逼真可爱,属于解压类玩具。因为其可塑性强,手感柔和,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追捧,甚至收藏。

" 玩捏捏已经变成我的精神幸福,治愈又很解压。" 一位 " 捏捏 " 爱好者告诉新京报记者," 看着那些‘捏捏’就感觉很幸福,想把它们都收纳起来,就越买越多。"

王晶晶曾入手过一个 TPR ( 热塑性橡胶材料 ) 的 " 捏捏 "。" 有一股劣质的味道,毫无手感可言。" 她告诉记者," 后来买了一个蛋糕形状的硅胶‘捏捏’,又觉得装‘捏捏’的袋子超级臭,臭到头晕,有种呼吸不过来的感觉。"

另一位 " 捏捏 " 爱好者也经历过类似遭遇。她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一款 " 捏捏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特别容易过敏,手上疱疹频发,时间久了脸也会痒。她把 " 捏捏 " 全部收了起来后,症状逐渐消失。但很快她又把 " 捏捏 " 拿出来玩,疱疹重新出现。

" 捏捏 " 爱好者林佳不仅会购入成品 " 捏捏 ",也会自己做一些送给朋友。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PVC ( 聚氯乙烯 ) 的袋子太熏人了,一闻就嗓子疼,我后来换了食品袋,就没有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了。"

▲林佳在个人社交账号对 " 捏捏 " 进行测试。 受访者供图

林佳介绍," 捏捏 " 制作完成后会被装进一个透明小袋子里,玩捏也需要隔着袋子。林佳透露,目前很多 " 捏捏 " 的袋子都是 PVC 材质," 不要用热封器或者夹板热封这种 PVC 袋子,会释放有毒气体。如果一定要封的话,用双面胶、网格胶、纳米胶、手缝边封袋子比较好。"

曲睿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VC 受热后里面的增塑剂会溢出,会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密闭的房间里长时间接触,可能使人有昏迷、恶心,甚至中毒等反应。

问题 2

生产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甲醛等气体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 " 捏捏 " 以个人制作为主,通过电商平台的个人店售卖。因为缺少标准的产品检验流程和认证,消费者选购 " 捏捏 " 时只有口碑可供参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外形可爱的 " 捏捏 " 颇受年轻人喜欢。社交平台截图

" 捏捏有毒 " 的争议下,不少 " 捏捏 " 店主纷纷晒出产品原材料的送检报告,以证明自家的 " 特调硅胶‘捏捏’无色无味 "。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手工 " 捏捏 ",原料多为 AB 胶 ( 两液混合硬化胶 ) 和色膏。林佳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店铺的检测是针对 AB 胶的," 但除了要对原材料检测,还要看 AB 胶混合后,在固化过程中是否会释放甲醛等气体。"

她在使用液态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测评时发现,在较小空间内测试,加入色膏后的食品级硅胶,在凝固过程中甲醛数值上升了 0.04 毫克每立方米,TVOC ( 总挥发性有机物 ) 数值上升了 0.06 毫克每立方米。" 这个过程足以说明,加入了色膏后整个制作过程产生了更多的甲醛和 TVOC,但好在释放的量不大,所以仍要保持通风。" 林佳表示。

" 从化学角度看,符合生产标准的液体胶在凝固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但生产‘捏捏’等玩具对色泽的要求较高,若控制不好香精和色膏的用量,制作‘捏捏’的过程仍可能出现问题。" 曲睿晶表示," 我观察到现在大部分‘捏捏’都没有生产标准,也都是网上的小店在卖。孩子玩的时候会接触到呼吸系统和视网膜,要考虑安全问题。"

5 月 23 日,记者联系到深圳一家硅胶生产厂商,销售人员称,目前制作 " 捏捏 " 的硅胶主要为食品级和工业级两种。" 就手感而言,工业级和食品级硅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工业级的味道太大、太臭。" 食品级的凝固过程中不会释放甲醛,大批量采购可提供电子版环保认证检测证书。

问题 3

有商家未将产品送检 " 捏捏 " 普遍缺乏信息标识

与个人制售相对应的是规模生产,这通常也意味着相对标准化的质检流程和相关认证。

一位玩具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销售的 " 捏捏 ",大部分为 TPR 材质,成型后会人工检查有无瑕疵。" 生产后的产品会送检,进行 3C ( 中国强制认证标准 ) 认证。"

5 月 26 日,新京报记者联系 2 家电商平台批发商,询问 " 捏捏 " 的产品质量标准。在问及产品是否有 3C 认证时,客服人员表示样品已经过检测,可以贴 3C 标签,但 " 无法提供检测报告 "。随后记者询问另一家店铺产品是否经过检测,店铺人员称 " 我们这边没做,一般都是客户订货后自己做 "。

缺乏信息标识是 " 捏捏 " 玩具普遍存在的问题。

早在 2020 年,广州市消委会就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包含 " 捏捏 " 在内的 37 款解压玩具进行测评,在选取样本时发现解压玩具普遍存在标识信息缺失的情况,参与测试的样品仅有 40.5% 同时标注了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与此同时,实验结果显示 37 款解压玩具 " 超七成不达标 "。" 发泄类解压玩具 ( 葡萄球、捏捏乐等 ) 存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过高的风险,且有部分样品存在菌落总数过多、增塑剂含量过高等,选购需谨慎 ",实验结果中提到。

曲睿晶建议消费者应尽量选购有商品编码的产品,不要购买 " 三无 " 产品。" 捏捏 " 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压力,但也会与身体频繁接触,选购时一定要谨慎,不能 " 顾此失彼 "。

( 文中除曲睿晶外,其他受访者均为化名 )

来源 新京报 记者 / 秦冰 实习生 郝哲琳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