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工集团一间现代化的车间,各式智能机器人 " 工友 " 正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各式高空作业机械正在有序运转。能让笨重的机械,变得 " 聪明 " 又智能,精准识别各个零件和接口,主要得益于南京合信自动化有限公司打造的高空作业车生产线。
一条生产线,能有多聪明?5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京合信自动化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合信工厂
打造智能工厂,徐工等企业纷纷选中这家民营企业
今年 4 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 " 新经济打开就业新空间 " 系列报道,合信集团主弦杆焊接生产线及超大弦杆焊接生产线亮相央视。宽敞、整洁、安静的车间里,一个个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作业,一块块整齐划一的部件送下生产线,合信主弦杆及超大弦杆智能焊接解决方案颠覆了很多人对制造业的传统认知。
这家成立于 2017 年的年轻企业,已经拥有众多知名的合作方,在公司的展厅,记者看到,合信的 " 朋友圈 " 包含中联重科、徐工集团、柳工、三一、中国船舶、中车等。
△展厅
南京合信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曙君介绍,公司成立之初就专注于重工业领域," 我们想用产品思维定义重工智能工厂,打造高空作业车生产线,已经成为合信的优势领域之一,目前市场占有率达到 70%。"
高空作业车生产线能有多高效呢?周曙君举了个例子,一条传统产线完成工作需要 200 多人,升级为高空作业车生产线之后仅需要 20 人,产能大大提高,节省了 10 倍的人力。
他介绍,合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运动 / 干涉仿真价值流分析、焊接工业大数据工业检测大数据、AI 能力、制造能力、系统工程能力等领域。周曙君表示,在产品生产前,他们结合智能化的制造技术,通过数字孪生、运动仿真等技术实现智能工厂的线上制造及部署。在投入生产之前,就经过数次模拟和实验,大大降低了企业设计及投产的风险。
目前,公司的系统工程能力得到了近百个项目的考验,形成了 RGV 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空中机器人、重型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等多个智能装备和智能工厂。
周曙君还有一个目标,希望更多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他说:" 大家都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其实 300 元就能做到简易转型。" 他介绍合信开发的一款 App 工业智能灯,企业下载连接后,就可以通过企业设备灯光颜色来直观显示和指示设备状态的功能。实时监测绑定设备的各项状态和数据。
△ 2019 年由合信为徐工集团承建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柔性数字工厂
每一次机会都是生存,曾在生产线调研了四个月才拿到订单
合信创立于 2017 年,最初只有十来个人,启动资金只有 31 万元。周曙君坦言,尽管资金有限,团队还是经过了认真全面的比选,最终选择落户在南京经开区,在经开区获得了优质的服务和机会,如今成长在经开区,今后也会深耕在这里。
重工领域涉及到自动化、物理化学、冶金系、计算机科学、工业物联网等多种学科,作为创业方向开局就是 " 困难模式 ",好在 80 后的周曙君在创业之初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团队成员也都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2017 年年底,周曙君给员工开会时就定下了一个亿的小目标," 可能当时大家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们可以做到。"
带着这样的决心,周曙君铆足了劲,准备开始接第一单生意。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他们通过校友了解到国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有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改需求,但是具体项目情况并没有太多的信息,整个团队六七个同事就凭借一腔热情坐上绿皮车前往企业深入了解情况,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对接上客户需求,之后,凭借他们多年的行业经验,夜以继日研究考察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一待就是整整 4 个月。最终他们在竞标环节交出了让甲方满意的产线方案,获得了公司第一条产线订单。
做成这个订单,后面的困难似乎都迎刃而解了。接下来的每一次他们都带着诚意和方案叩开了合作方的大门。用他的话说,每一次机会对这个初创公司来说都是生存,每一次机会都会全力以赴。
△展厅
如今,合信拥有员工 200 余人,研发人员占比超 40%,是一家在工业智能化、焊接工艺和智能工厂领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国内领先的系统集成公司,也是国内少数对智能工厂核心单元有着完整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公司。产品主要涉及到重型物流机器人 ( RGV+RCS 系统 ) 、空中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成套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农用机械、船舶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 ( 储能、风力 ) 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梦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